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京城的西郊成了市民热议的打卡地。与朋友相约来到了中坞和北坞公园,这里的稻田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在这里拍照。
在中坞和北坞公园,稻田是真正的主角。玉泉山丰富的水源,适宜的气候,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栽种历史已逾三百年,并形成了优质粳稻品种“京西稻”。几个公园里都有着整个园外园区域中最大面积的稻田,浩荡恣肆。它们块状分布,造型各异,排列在蜿蜒的园路旁侧,成为道路与绿地、湖水、树林的过渡带。在北方园林中,这般景观显然难得一见。许多游客,也正是冲着稻田而来这里的。网上对这个公园的介绍,一大半也都聚焦于稻田的四时景观。春天,鲜嫩纤细的秧苗倒映在明镜般的水面上,夏日,浓绿茂盛的稻秧仿佛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秋天,则是累累垂垂的金黄稻穗一望无际。不同季节,风光各具一份特异的魅力。愿意观景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不能辜负京城秋天的大好时光。
北坞公园景色一瞥
北坞公园稻田
笔者留影
丰收的季节
http://sucimg.itc.cn/sblog/je3d8246c8a6cbf7d4bfe0f59bd234b47
无私奉献的摄影家
?京西稻种植形成了操作流程精致的园艺化体系。这些锈雕,铁锈红的颜色,剪影般简洁通透的造型,分布在园区中不同区域的稻田田埂上,展现的正是水稻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流程。园中一共有十一组雕塑,分别为浸种、祭神、插秧、淤荫、灌溉、簸扬、筛、二耘、持穗、登场、砻等,都是流程中的不同环节。它们最早源自南宋画家楼璹绘制的《耕织图诗》,该作品共四十五幅,每图皆配以五言律诗。它以劝课农桑的题旨,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嘉许,有关摹绘也进入了宫廷。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又让宫廷画师重新绘制,分为《耕图》和《织图》两部分,这些雕塑就是以《耕图》为素材而制作的。每一组雕塑旁的标牌上,都镌刻上了楼璹的相关诗句,饶有趣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