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观摩有感

(2014-12-17 10:03:53)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海无涯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观摩有感

孙书兰

125——126日,2014年名师大讲堂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在沧州隆重举行,能有幸参加如此重大的活动,实在感谢学校给自己这个难得的听课学习机会。

在这次教学研讨活动中,能走近名师和名师面对面,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名师的教学艺术。领略了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大家风采。各位教师风格各异,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令我感触颇深。

一、课堂中处处彰显专家的大气

一般这类大型的展示课都是借班上课,而面对一群从未谋面的学生,几位老师都是从容不迫,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便跟学生打起了交道,使学生尽快消除了陌生感与紧张感,心态完全放开,有利于接下去的课堂思考与提问。在课堂上,教师语言简练而又不乏风趣和谐。很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每次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笑着听,很少插话,很多时候都让学生自己回应。而且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是微笑的给与应答,给与了学生很大的安全感。

二、 目中有人,以学定教

牛献礼老师的讲座,让我收获良多。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师既需要对学生的学情开展调查,准确地分析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也需要对教学内容作出深入分析,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过程来处理教材。“教”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立足儿童的现实,促进儿童的发展。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注重实效性,不搞花架子

大道至简,真水无香。在这次的课堂中,每位教师使用的各种媒体,各个素材,很少看到过于花哨的东西,每位老师都是实实在在为了课堂的需要而使用。以学生学会、学好、学得轻松为目的,不仅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而且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柏继明老师“统计图”中,教学设计简单、朴实,在平实中见功夫。课中把统计图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对学生不仅进行了知识的教育,更进行了吃饭不挑食的良好教育。

四、学习改变人生,发展成就未来!

走近张齐华,追寻他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有着阅读的喜好。
阅读使人聪明。阅读能让人的眼界不断开阔,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层次的见地,相同的课题不同的教师上出来会有不同的味道。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一定是个思想丰富的人。走入张齐华,我了解到:他的成功与他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一个数学教师的阅读,如果仅仅局限于数学教育范畴,那么他的发展必然有限。只有广泛的涉猎、博采众长方能海阔天空。就这样,他开始超越数学和教育,尝试关注历史、文学、美学、哲学等,真正开始了他的杂读时代,一开始,有人并不认同这一阅读方式,觉得有限的时间用来读这些书不得要领,会影响对数学教育的深度理解。但后来的实际表明,恰恰是作为数学教师的不守规矩的阅读,造就了他丰富的知识背景、开阔的熟悉视野和厚实的文化积淀。这些都在他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他别具一格的教学成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听课,让我发现:原来,数学课很美。以前我以为数学知识抽象、深奥,上数学课应该是枯燥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课?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一直认为数学课不可能像语文课那样,上得诗情画意,让学生身临其境、兴致勃勃。因为数学课的题材不可能像语文课那样吸引人。但是在这次听课后,我的这一想法完全改变了,它让我感到自己是多么地盲目、渺小!名师们的课,大部分都很美,课堂上学生们学得兴致盎然。我为什么就做不到呢?当然我不可能一下子就像名师们那样演绎别样的精彩,但我至少能做到真诚信任学生,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成功与快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难,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我能做到把每一节都上得扎扎实实,教给学生数学的思考方法;能做到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多给予学生时间、多等待几分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师一堂课,一课一人生,欣赏一位位数学大师的精彩演绎,享受着或大气,或婉约,或简约,或幽默的名师盛宴,如沐浴春风,心旷神怡,如赏画卷,流连忘返。他们带给我们和学生的何止是一堂课,更是一种人生的提炼。这次听课活动,让我充分感悟到数学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数学课堂需要博学而善思的知识底蕴,这将是我们青年教师今后学习的目标,我会一如既往的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