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 为万世开太平 白鹤轩书法

标签:
白鹤轩馆陶隶书书法艺术 |
http://s15/mw690/005RiH4xzy73v6Qf1bo0e&690为万世开太平 白鹤轩书法" TITLE="横渠四句 为万世开太平 白鹤轩书法" />
“横渠四句”出自张载《横渠语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译文: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为天地立心:①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不可涸泽而渔,不可污染环境,不可违背自然规律。②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这是一种无心的自然的“仁”,而一个君子也应具有这样的“仁”心,人是有思想的,有了这样的“仁”心,就等于为天地“立心”了,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③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
“生民”指民众,“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为生民安身立命,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
“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 为往圣继绝学,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即 为万世开太平”。
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中医诠释:
“为天地立心”,可以认为旧时说的医德。张载在《诗书》一篇中说:“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医生为天地所立之心,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只有为天地立下这样的仁心,才能做到“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
“为生民立命”,可以认为强调的是医技。《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的生命是最为珍贵的。作为医生,要怀着博爱济众的仁心,为生民之生命健康而刻苦钻研。
“为往圣继绝学”,“绝学”是体现了民族特色的、独一无二的经典学术精粹,中医先圣的“绝学”就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这“四大经典”。这“四大经典”的理论和方药,久经临证实践而不衰,至今仍是中医立命的根基。是中医疗效的源头。自古以来,当一个好中医就必须继承好这“四大经典”。当今,要振兴中医。首先“必须先搞好这些中医4绝学”的继承。善续古代医家的智慧和学脉,只有对中医传统经典理论的精髓学懂弄通了,才能有效提升中医的疗效,真正“为生民立命”的境界。
“为万世开太平”,可以说是中医对人民生命健康繁衍的承诺.以及传承延续中医经典,创新中医理论的理想和使命。这可激励着当代中医本着济世救人之天地仁心。以生民健康为本,扎扎实实地继承往圣的“绝学”,“学经典,做临床”。先使自己的基本理论功底强大起来,疗效提升起来,这样才能创新中医,才能自立、强盛于世界医林,为万世生民之健康繁衍而开太平。
http://s11/mw690/005RiH4xzy73vdYCioO7a&690为万世开太平
http://s1/mw690/005RiH4xzy73vB2YyQM30&690为万世开太平
前一篇:咏柳 曾巩 白鹤轩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