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一、课题名称:提高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学校: 大丰区苗苗艺术幼儿园
主持人: 李玲玲
研究对象: 小班幼儿
二、自己所遇到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发现当幼儿遇到困难,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而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有的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常用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
三、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现实背景: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乂缺乏合作的能力。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幼儿在开展合作活动时不会与同伴协商,缺少交流、分工的能力。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
研究意义:
四、
周平、李思思在《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现状和培养研究》指出了游戏活动中合作行为多,教学活动中合作行为少;秦红[2]在《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探索》中指出,幼儿的集体合作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明显改善;独来独往、向教师告状的现象也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少。
五、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何谓“合作”?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幼儿期是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事实也证明幼儿之间能够合作。
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 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 的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目标。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
(1)小班幼儿合作能力得到提高。无论是在游戏活动中、区域活动中、还是一日活动中,幼儿都会有合作意识,最终提高了合作能力。
(2)幼儿遇到问题知道怎么协商解决。因为各个活动里的经验,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就有了能够自己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研究素养和能力。通过研究中的每次活动,教师总结了经验,使自身的素养得到提高,课题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一)通过一日活动各环节,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二)发挥家长、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及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升。
2.研究内容:
(一)在各种游戏中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二)在集体活动中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
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总结各阶段的成果,研究理论。
(二)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幼儿区域活动中合作行为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真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三)实践观察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对比,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四)经验总结法: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总结,从而更好地理性地分析和判断自己的研究效果。
(五)参考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运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借鉴创新。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2年3月-4月)召开会议、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完成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申报立项等。
(二)实施阶段:(2022年5月-10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
料进行分析,开展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完成12篇专题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2022年11月-12月)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研究论文、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二)实物成果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统筹课题的总体运作。
(2)组织课题的教研活动。
(3)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参加人员:吴珂玥 周艳 朱琳
人员分工:
吴柯玥
周
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