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6-08-29 16:19:54)附件六:
武夷山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编号: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武夷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制
武夷山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
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
|||||||||
主持人 |
郑爱芳 |
联系电话 |
15859919565 |
|||||||
联系人 |
郑爱芳 |
邮箱 |
wyszxzaf@126.com |
联系电话 |
15859919565 |
|||||
课题组成员基本信息(含主持人) |
姓名 |
职务 |
研究分工 |
|||||||
郑爱芳 |
教研组长 |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
高年级学科研究和实验,材料整理工作。 |
|||||||
项敏 |
教师 |
小学数学高级 教师 |
低年级学科研究和实验,材料整理工作。 |
|||||||
王新连 |
教师 |
小学数学高级 教师 |
中年级学科研究和实验,材料整理工作。 |
|||||||
|
|
|
|
|||||||
|
|
|
|
|||||||
一、课题界定: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
||||||||||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学生变得爱提问、爱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闪现。数学教学焕发着充沛的活力。但事实上,有些教师只注重形式和表面,忽视实效和本质,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现象俯拾即是。比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等等。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鉴于此,我校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依归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与学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题研究设想以课堂教学为着眼点,以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从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上细化、深化研究;从数学科四大领域内容切入,研究针对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注重实效的教学设计以及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以期达到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之目的。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专业成长,使有效教学成为教师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
|
||||||||||
三、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能在不同的学段课堂教学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最佳策略和方法,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
四、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运用策略研究。 3、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研究。
|
||||||||||
五、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从本课题研究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某一学段内容或者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行为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边总结。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探索出小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3、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4、信息采集法。对统计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案例研究可采取信息调查,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
||||||||||
六、研究步骤、内容与做法(详写): 第一阶段:(2014.6-2014.8) 1、组建数学课题教研人员。 2、完成课题选题任务。 3、拟定课题申请书并上报。 4、完成课题计划书。 第二阶段:(2014.9-2016.6) 1.组织课题科研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研讨课堂教学中的课题问题,撰写课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等工作。 2、学校数学课信息通报会,研讨课题开展进展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组织开展一次高、中、低各段学科课题研讨课教学活动。 4、撰写课题相关科研论文。 第三阶段:(2016.6-2016.8) 1、归纳整理课题实践成果材料。 2、推广课题取得的成果经验案例。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课题档案管理及验收。 |
||||||||||
七、创新之处: 1、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结构。 2、更新了教学观念,确实改变了教学方法。 3、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有明显提高。
|
||||||||||
八、研究成效(详写): 本课题的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探索在小学阶段数学统计教学中,统计知识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感受统计知识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的作用,知道统计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体现了课标中所强调的数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深入。它对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二)、通过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三)改进了传统的课堂模式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大大转变了我校基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大家更新思想,踊跃使用“有效性”这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一改过去呆板、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只是巧妙地引导,便能使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教学氛围更加民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四)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1.不断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实验锻炼出了一些高素质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市、县上公开课、教研课多堂,一些教师在各级赛课上获奖,这些获奖课具有鲜明的“有效”特征。 (五)通过研究,取得了全校推广研究的经验。 |
||||||||||
九、主要成果清单(可附页): 1.论文: 《统计与概率教学有效性教学》 《统计与概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 2.公开课:
《生日》
《扇形统计图》
《谁先走》 3.学生绘制的统计作业作品 4.通过对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在不同的学段课堂教学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最佳策略和方法,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