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封---《家乡的名优特产》教学设计
(2015-11-20 22:37:26)| 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4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陕西物产丰富,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感受陕西物产丰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家乡的物产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幻灯片、实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家乡物产知多少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的家乡在陕西,你的家乡在哪儿呢?看来你们都是我的小老乡。国庆小长假快要到了,老师想趁假期去看望外地的亲戚,想带些咱们家乡的物产、特产做礼物,不知道带什么,谁来帮帮我?
2.学生介绍家乡的特产。
3. 一下子说了这么多啊!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我们陕西不仅旅游资源丰富,其特产也数不胜数,大家推荐的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优良的、有名气的产品,它们是家乡的名优特产。板书:家乡的名优特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引出话题,使学生理解了“特产”的概念,还对家乡的部分特产的名称、产地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一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二、了解家乡特产出名的原因——小小推介会
1.大家介绍了这么多家乡的特产,这些特产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很出名呢?四人小组选一种特产,结合20页表格,讨论:它出名的原因(课件出示表格)
2.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新闻发言人。(师提问了解的途径:产品说明书、查找资料、去过产地、咨询家长…)
3.全班交流,师补充,课件出示;(板书“物产丰富”)
三、探究特产成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地方物产不一样。像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烤羊肉串、青岛啤酒等等。那为什么陕西会有这些特产呢?(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自古有"天府之国"之称)
2.师举例驰名中外的“德懋恭水晶饼”是陕西地区汉族美食之一,水晶饼小巧玲珑,皮酥馅足。源于宋代,至清代末年当时,以桐木盒和硬纸盒精心包装,作为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清光绪年末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避难到西安,曾在广济街口闻香停车,品尝了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并大加赞赏,逐将其钦点为“贡品”,这之后德懋恭更是锦上添花,名价倍增。
3.师小结:特产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历史发展、人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4. 如果我带去这样的家乡特产,亲戚品尝后赞不绝口,你有何感受?
5.播放视频。我们三秦特产来到了首都北京,看看那里的人们是如何评价的吧!
(设计意图:品德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本环节我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物产的丰富,并体会到不同地区特产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有效落实了“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物产丰富”这一教学重点,突破了“了解家乡特产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这一教学难点。以上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随之提升,学生由此产生要为家乡的经济繁荣出点力的想法,自然进入第四板块:宣传特产。)
四、让家乡特产更有名——名扬天下金点子
1.家乡的名优特产是家乡人的骄傲,怎样才能使家乡的名优特产更出名、更受人们的欢迎呢?小组或同桌商量商量,谈谈你的金点子。
(写创意广告词,宣传优质产品,树立品牌意识;为特产设计外包装;设计精美的包装盒..)评选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
3.小结:名优特产本身就因为有特别之处才吸引人,再加上人们的深加工,以及外观、包装的装饰,就使他们更加出名,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了同学们这么多好的点子我们家乡的特产一定可以走出陕西、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板书:驰名中外)
(设计意图: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家乡的特产,让家乡的特产更好地推动家乡经济的发展,在这一版块中,我设计了“名扬天下金点子征集活动”,
最后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并发奖。这一活动,既检验了学生对家乡特产的了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介绍家乡特产、抒发爱乡之情的机会,将爱家乡落在了行动上,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了品德这门综合课程的综合性。)
五、拓展延伸
1.齐读儿歌。今天大家推荐给我的特产仅是家乡众多特产中的一部分,课后,我们再深入超市等地方,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家乡特产,可以为家乡特产献计献策让它更有名!
2.推荐:陕西特产网 www.3qtc.com
让我们更多的关注家乡特产,了解家乡特产,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为家乡做贡献!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家乡的物产知多少
——家乡的名优特产
物产丰富
驰名中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