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根植黄金产业谱写职教华章——写在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建校40周年之际

(2019-11-20 08:57:03)
标签:

三门峡

黄金工业学校

建校

40周年

根植黄金产业 谱写职教华章
——写在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建校40周年之际
作者: 王江南
《中国黄金报》 2019年11月19日 第3版
0

 

http://epaper.gold.org.cn/zghjb/images/2019-11/19/3/res02_attpic_brief.jpg
http://epaper.gold.org.cn/zghjb/images/2019-11/19/3/res04_attpic_brief.jpg

在三门峡第八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大会上,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70余名志愿者为盛会提供志愿服务。图为志愿者为观众做入场引导。
http://epaper.gold.org.cn/zghjb/images/2019-11/19/3/res06_attpic_brief.jpg

安全培训现场。

 

 

 

    [40年来,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超过7万人次,鉴定各类技能人才2.65万人次,涉及90余个工种。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开发了他们的智慧与潜能,提升了企业的劳动绩效,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

    厚德精技,春秋四秩丹心励耘;致知力行,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穿越沧桑巨变,伴随时代涛声,2019年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也迎来了建校40周年。

    站在这个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回望学校的奋斗历程,犹如一条鲜红的经脉始终贯穿着我国黄金矿业发展,秉服务行业之志,乘行业发展之势,强行业发展之技,风华正茂的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勇立潮头,正着力打造一个人才培养、技能提升、安全教育和党建培训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型特色职业学校。

    回顾历史 根植黄金产业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全球金融正处于布林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夕,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黄金购买热潮,当时中国正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外汇短缺问题,黄金起到了换汇的作用。据《三门峡市黄金志》记载,为了增加黄金生产,1966年8月,国家计委和冶金工业部决定在秦岭地区成立秦岭金矿。

    为了加速秦岭金矿的生产建设,确保黄金产业人才的培养,1979年4月,经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冶金工业部秦岭矿山建设公司技工学校;当年9月,学校由洛阳市移设到三门峡市,更名为冶金工业部黄金建设公司技工学校。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随着隶属关系几经变化,先后更名为冶金工业部河南黄金公司技工学校、中国黄金河南公司技工学校、中国黄金集团三门峡技工学校。2012年,根据河南省职教改革精神,撤销技校牌子,保留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中专)。

    回顾历史,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始终围绕黄金发展,根植黄金产业链,秉承“特色建校,质量立校,搭建平台,培养人才,服务企业,回报社会”的发展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其他学科兼备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办学格局,在地质、测量、冶金、采选、环境监测、机电、自动化控制、电子商务等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经过40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集中专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技能人才培训、安全培训、应急救援培训、集团党校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实体,造就了4万余名服务黄金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韦玉亭指出:“办学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存空间。”是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累沉淀而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貌,它不仅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是如何聚焦特色促发展的呢?

    聚焦扶贫 打造育人体系

    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承担中国黄金集团教育扶贫任务,通过在集团帮扶地区招收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并安排到对口企业就业,从而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从2008年开始,中国黄金集团以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窗口”,通过招收适龄藏族农牧民子女,组成藏族班,由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进行专业培养。藏族班先后举办5期,累计培养学员384人。这些学员均已被安排到对口单位工作,通过稳定的工资收入,带动整个家庭脱贫致富。中国黄金集团作为中央企业,以央企的责任和担当积极参与到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中,把帮助藏族同胞学技脱贫作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地方稳定的重要手段,在当地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也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从2014年开始,中国黄金集团在定点帮扶县河南省新蔡县和贵州省贞丰县,招收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组成中国黄金集团宏志班,经学校培养合格后,由集团统筹安排就业。宏志班已连续举办6期,累计培养学员341人,目前,已有229名学员走上工作岗位。

    针对学员特点,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形成了五大教育体系,一是入学教育体系,学员入校后开展励志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二是日常半军事化管理体系,坚持每天晨训,磨练其意志,端正其态度,规范其行为;三是积分考核体系,将日常表现、日常考核和学习情况量化,与就业挂钩,成绩优秀者优先选择企业;四是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因材施教,着重从学员实际情况和企业实际需求两方面进行设计和定位,重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加大实操训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五是就业培训体系,所有进入就业季的学员统一由学校就业部门管理,进行专门的就业前培训,确保学员毕业与就业岗位有效对接。

    2017年底,学校的教育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可,被中国社科院作为优秀案例写入《企业扶贫蓝皮书(2017)》。2018年4月,学校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被教育部授予“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聚焦人才 加强技能开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说,没有人才的企业如同一潭死水,只有拥有关键人才,企业才有不竭的发展动力,而人才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后期的培训开发。1987年,经冶金工业部批准,中国黄金集团三门峡高级技工培训中心在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成立,主要承担着中国黄金集团权属企业的人才培训开发任务,包括新工入职培训、转岗培训、技能人才开发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班组长能力提升培训和管理培训等。

    40年来,学校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超过7万人次,鉴定各类技能人才2.65万人次,涉及90余个工种。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开发了他们的智慧与潜能,提升了企业的劳动绩效,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激活人才培训模式,激励人才、选拔人才、引领人才,2012年以来,学校连续承办了8届中国黄金集团职业技能大赛,协办了2届中国黄金行业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涉及黄金生产环节14个主工种。

    这几届大赛的开展,逐步规范了企业员工的技能标准、操作习惯,加强了团队合作,提高了创新动能,也为广大技能人才的成长和交流提供了平台,有效引领了热爱技能、尊重技能的热潮,弘扬了“人人学技术,个个钻业务”的精神。

    通过技能大赛,各工种的职业技能得到了较好地完善和提升,有效推动了该校职业培训体系的形成,为黄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再上台阶奠定了基础。

    聚焦安全 传播安全知识

    安全生产,事关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企业轻则承担经济损失,重则面临毁灭性打击。为了增强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安全作为黄金企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2010年,中国黄金集团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在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成立。

    安全培训中心主要承担中国黄金集团权属企业和社会安全培训任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制度和安全文化、各工种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企业安全应急救援知识、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等;培训对象包括集团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权属企业全体员工、基层安全员、施工队人员和社会有关人员等。

    截至目前,安全培训中心已在集团内组织开展各类安全培训接近300个班次,累计培训学员逾10万人次;面向集团内外开展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培训超过500期,累计培训学员超过10万人次。

    安全培训是安全意识培养和提升的过程,是制度和规程规范的过程,是加强安全生产的有效推手,也是严守安全生产“红线”的有力抓手,它需要专门的机构来捍卫和守护。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以安全培训中心为平台,履行了这一使命,其通过实际行动传播安全生产知识,促进各企业完善安全体系,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聚焦党建 绷紧政治红线

    在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了将有关精神落到实处,2016年中共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委员会党校在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建立,主要负责集团公司党建政策研究和党员领导干部培养教育工作,针对企业高管、党务工作者、党员和积极分子等,开展多层次的党的知识培养和专题辅导。

    为了解决工学矛盾、开拓眼界、转换思维、整合资源,党校培训工作以重视实效、提高质量为理念,有效推行“移动党校”,通过“师资移动、课堂移动、方式移动”的模式来开展培训。通过多年来的积累,集团公司党校师资库已然建立,培训模式和教学方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自党校成立以来,累计举办培训班5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近4500人次。

    通过培训和辅导,党校搭建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念,强化了基层组织的职能,提升了党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绷紧了国有企业的政治红线。

    40年风雨砥砺,40年岁月如歌。面对未来,韦玉亭表示:“2019年以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建设产教融合性企业实施办法》先后颁布实施。我们要站在改革的前沿,根植黄金产业,围绕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多元发展,全力打造黄金行业的职教品牌,建设有行业特色的高质量职业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