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学习心得
(2018-07-03 18:23:01)| 分类: 心得体会 |
6月5日教研时学习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感觉受益匪浅,在这儿我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一、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创造性的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类"中,我创设了以下环节,给学生展示了苹果、铅笔、圆珠笔、篮球、橘子、梨子、直尺、橡皮、足球、乒乓球、排球、香蕉、小刀等图形,然后让学生按"水果"、"文具"、"球类"进行分类,找出各自的组员。
二、运用谜语、故事导入教学。谜语、故事导入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这种导入法教学正是通过小学生都爱猜谜语、听故事的天性使这一变式成立的。
三、正确恰当的评价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反思、不断超越。也可以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给予积极肯定,进一步激发、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时性评价常见于课堂教学中,随着课改的深入,它不只是有激励和诊断作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当更具体、准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性语言时,如果一味地使用“很好、不错、很棒”之类的语言,时间长了,学生会不感兴趣,失去了评价的意义,而恰当地课堂及时性评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在教学上又得到了一次提升,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这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不断地努力的地方,减小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