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减几的退位减法
| 分类: 教学设计 |
奥城小学课堂教学预案
|
一、综合预设目标、学情分析。 |
|||||
|
学习目标: 1、在动手操作、交流的活动中,经历学习11减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计算11减几的减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
单元目标: 1、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练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口算。 2、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建构过程,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算理。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
||||
|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方案 |
|||||
|
教师行为预设 |
学生行为预设 |
设计意图 |
|||
|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具吧。你都有什么玩具? 师:(课件出示)这是一幅玩具店的图。观察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可追问:一共有几个小皮球? 师:还看到什么了? 师:今天我们一起帮阿姨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吗?板书:11减几。 二、学习新课 1、师:一共有11个皮球,聪聪买了3个。请同学们帮售货员阿姨算一算,还剩几个皮球?谁能列出算式?板书:11-3。 师:11-3等于几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可以画图、摆花片或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2、师:谁愿意把你的做法介绍给大家?
3、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摆小棒,帮助阿姨解决了11-3等于多少的问题。看老师再写一个算式:11-5=□请同学们还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法和计算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自己是怎样摆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4、师:看来同学们都能正确计算11-5。现在老师再写几道题。板书:11-6、11-7、11-8分别等于几。 师:不用摆小棒,你能计算吗?试一试。如果直接计算有困难,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算。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算出的结果?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三、堂清检测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82页,自己在方框里填数。 2、师:我们来看练一练第2题,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3、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师:通过看图你们知道怎样才能登上游艇吗? 4、师:我们来看练一练第4题,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二、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算并能正确计算11减几的减法。谁能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11减几的减法? |
学生可能会说:洋娃娃、小汽车、积木等。 学生可能会说:●玩具店里有小汽车、积木、飞机、洋娃娃、小皮球…… 生:一共11个。 学生可能会说:聪聪来买皮球,他说要买3个皮球。 售货员阿姨正在想:还剩几个皮球呢? 生:11-3=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先数出11根,从11根中拿出3根,数一数还剩8根。(2)拿出1捆(10根)和1根是11根,从1捆中拿出3根,剩7根,7根加1根是8根。(3)拿出1捆和1根是11根,先去掉1根,还差2根,再从1捆(10)中拿出2根,剩8根。(4)因为3+8=11,所以11-3=8。…… 学生摆小棒,计算。 学生说方法。 学生计算。 展示。 生:用11分别减去方框中的数,把得数写在右边对应的方框中。学生按要求写得数,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生:有许多小朋友在登游艇。 学生说一说,按要求填数,然后集体纠正。
1.我们可以画图、摆花片和摆小棒,帮助算一算。 |
谈话引出玩具店的场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1减几的过程。 交流个性化算法,使学生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分享他人学习的成果,学习更好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给学生提供在已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计算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使学生能熟练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强化“破十减”计算过程,便于学生掌握此计算方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查学生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下一节课学习“相加算减”的方法做准备。 |
|||
|
三、总结提升、自我反思 |
|||||
|
教学反思 |
精彩片段、课堂 |
无效教学行为 |
|||
|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