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门讲《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
标签:
道德经老子道家道教文始派 |
分类: 道德经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猷)橐龠与?虚而不淈,动(踵)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文始门的版本是这样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猷(犹)囮篧与?虚而不淈(泄),遑(踵)。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仁:从人从二,表示两个人。我和他人,像爱我自己一样去爱他人。
刍:割草、除草。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狗,用于替代活狗来祭祀。就像现在的纸人纸马,祭祀完毕丢弃或烧掉。
猷:本义是指一种小动物,非常地狡猾、小心谨慎、非常难以捕获的小动物。引申为犹豫,善于谋划。注意,猷和犹,本是两个不同的字,现在混用了。文始门解读的时候用的就是“猷”字的本义——小动物,而不是引申义。
囮:读é,一种捕鸟的网子。一个圆圈儿围成的网子。
篧:读huò,一种捕鱼的工具。四方的竹子编成的鱼篓。
囮篧:通俗地可以理解成“天罗地网”。囮,引申义里还有“化生”、“育化”。万物在天地间育化繁衍。关于到底是“橐龠”还是“囮篧”,我们可以参考竹简《道德经》的图片。
虚:不密集、不密实。说的是“天罗地网”看上去不密实。
淈:本义是像漏粉条漏子或笊篱的一种工具,捞起东西,控干水。泄漏、渗水。
动:文始门里说的是“遑”,惊慌不定、想要逃走。动,这个字似乎应该是错讹。踵,意思有点儿接近。
俞出多闻:想要逃出去的那些事儿,我听说的多了。
数穷:几乎没有。
数:也可以解释成“所有的”。
穷:也可以解释成“无能为力”。
数穷:也可以解释成,万事万物(面对这种处境)都无能为力。
守中:中,本义为道路的中间、河流的中间线。通“冲”,清水与浊水的分界线、交汇处,引申为“和”、“阴阳和合”。守住自身的阴阳和合。就是道法修炼里所说的“入虚”。文始门内更深一层的解读是,注重冲脉的锻炼,以此实现“内乐”。就像白玉蟾所言“修炼到三宫升降时,其身中快乐不可言”。“内乐”产生后,自然就不再关心“外景”的苦乐。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吸毒者,除了吸毒再没有其他兴趣那样。
总结:天地虽造化万物,但是又任其生灭。圣人教化万民,但也任其生灭。这天地之间万物,不就像天罗地网罩住的小动物吗?(从来到这世间,就知道了最终是要走向消亡的),惶惶不可终日,(想尽一切办法)想要逃离(改变这种最终消亡的命运)。但是,我听说这么做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却很少,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无能为力。(既然这样,从外求不得),那就向内求。守中,去探寻自己的“本来”,找回失去的“自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