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球美女忽悠大师:朗达拜恩

(2016-03-09 13:30:48)
标签:

365

杂谈

      昨天是三八妇女节,今天接着讲美女吧,但今天讲的这个美女是一个全球忽悠大师。她比起中国的成功学大师忽悠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称她是全球忽悠大师呢?因为她和我前几天讲的忽悠大师江本胜有一拼,她出版的是《秘密》一书,还录了一个视频《秘密》或被译为《吸引力法则》。《秘密》一书在全球销售上千万册,不知坑害了多少无知的人。这个全球美女忽悠大师名叫朗达拜恩,是澳大利亚人,在全球刮起了“吸引力法则”的旋风。我买了《秘密》系列的书,我有一个朋友一下子就买了十本送人,作为心灵鸡汤送给好友。

 

 

 http://1.im.guokr.com/9bjQjOwoxLf6lnFOEkziZgCbVRP9Y7C10USGWTe7uxJEAgAAswEAAEpQ.jpg

《秘密》一书主要介绍了一个概念: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大意是说,心中所想之事越发强烈,似乎就越容易实现,也就是心想到一定程度,事就成了。

 

这本书阐述的“吸引力法则”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频率。这种频率就好比杜鹃用于求爱的信号,蝙蝠用来探路的超声波。它会吸引同样的频率,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思维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们的面前。就像物理界认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存在吸引力一样,人的思想也存在吸引力。

 

这里面用到了一个量子力学的概念:思想也是一种波,也具有振动频率。

 

量子力学是一个高大上的理论,是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个是相对论),发源于100年前,目前应用广泛。爱因斯坦就是打死也不相信量子力学,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研究的是微观粒子,例如质子,中子,电子之类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旋转,在某个地方出现有一定的几率,呈现出一种几率波。不光是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就是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当科学家不去观察电子的运动时,电子的运动呈现出波的状态,它们会产生衍涉、干涉现象,这些现象是波才具有的特性。当科学家去观察它们时,它们就表现出粒子的性质。这些现象让科学家们迷惑不解,难道电子会变身法或是分身术?所以爱因斯坦是至死不相信量子力学,因为量子的表现太过诡异。

 

量子力学是微观的科学,研究对象都是微观的粒子。生活在宏观世界的我们,虽然也由微观粒子组成,但是受到的量子效应微乎其微。常态下的人体脑电波强度是较弱的,其磁场的辐射距离不会太远,必须在长时间的静修和锻练中才能达到远距离的辐射强度。《秘密》书和电影把这微弱的电波说得神乎其神,偷换概念。所以量子力学和吸引力法则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概念,风牛马不相及。但伪科学家们硬要把他们拼凑在一起,迷惑广大人民群众,以骗取钱财。《秘密》书将近两千万的销量,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可以想象有多大的利润。

 

荧屏上,一个个名人以优雅的恣态登场,他们有各种头衔,甚至是超物理学家。他们信誓旦旦地向观众保证,《秘密》一书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利用名人效应骗取人们的盲从。先来说说影片中的一个超物理学家吧!《秘密》影片中的“量子物理学家”,约翰贺格林John Hagelin,是一个可以和赵大师媲美的超理学家。

 

https://ss0.baidu.com/73x1bjeh1BF3odCf/it/u=290614087,3656229071&fm=96&s=02A8F905E632599CDB00A56303007003

约翰贺格林

In the summer of 1993, Hagelin directed a project aimed at demonstrating a force that TM practitioners call the Maharishi Effect; critics deny it exists.[15] Approximately 4,000 people gathered in Washington, D.C. As a group, they practiced TM-Sidhi techniques twice daily for several weeks.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 for 1993 and the preceding five years (1988–92), Hagelin and collaborators followed the changes in crime rates for the area –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six weeks of the gathering.[30] Hagelin said that while the number of murders had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brutal murders had decreased.[31] There was a review board – composed entirely of TM practitioners.[32] Robert L. Park, research professor and former chair of the Physics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alled the study a "clinic in data manipulation".[32]

In 1994 a science satire magazine, 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 "awarded" Hagelin the Ig Nobel Prize for Peace, for the 1993 project.[33]

 

这是我从英文维基百科上查到的资料。

 

这段英文的意思是在19993年夏天,约翰.贺格林致力于证实冥想的力量,因为有科学家批评冥想的力量不存在。他带领了一个4000人的团体聚集于华盛顿,发了两个星期的“功”,每天发两次。然后比较当地的犯罪率,并和同期的前五年的历史记录进行比较,还和发“功”前和发”功“后六星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是谋杀的总人数上升了,但残忍谋杀的人数下降了。马里兰大学的物理教授对于他们发”功“进行研究,称约翰.贺格林的实验”伪造数据“。

 

在1994年,一本科学杂志,根据约翰.贺格林的1993年的伪科学研究,给他颁布了”搞笑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有一个恶搞奖,叫做”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每个奖给“不可能或不应该重复的成就”。因为这一次臭名昭著的伪科学研究,约翰.贺格林荣获此奖中的和平奖。在它以后,曾经与他合作过的物理学家停止了和他的来往。约翰.贺格林转而研究“冥想与量子力学关系”,却再也没有发表过一篇物理学论文。然后现在阴魂不散的他又去开始宣传“吸引力法则”了!

 

在我人生陷入最低谷的时候,看到了《秘密》这部电影,当时是深信不疑,奉为法宝。当我心情低落的时候,我就会看这部电影,也当做学英语的资料。《秘密》电影里的名人一个个粉墨登场,还有物理学家,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想到这是个骗局。我也没被骗钱,但买了《秘密》系列的书,并照书上说的去做,每天幻想心想事成,但还没有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秘密》销售的其实就是成功学,就是对成功的渴望。但渴望成功,而不去行动,无异于痴人说梦。

 

《秘密》的危害在于让大家都去抱着一种对未来美好的幻想,而不去行动,后果可想而知。只要自己每天不停地想象自己成功的画面,成功就会被你的思想频率吸引过来。如果有道理的话,前几天刷手机爆屏的引力波实验也不用做了,科学家每天光冥想就行了。

 

那我每天光想象着买彩票中大奖,我能中吗?如果全中国人都想买彩票中大奖,那吸引力法则该如何处理,它将分配给谁?

 

《秘密》电影我看了无数遍,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尽管我无数次地心理暗示:明天会更好,该做饭时还是要要做饭,该辅导儿子功课时还是要辅导儿子功课。我就是把脑子想破了,我想有美味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不去做饭,美味只会永远出现在我的大脑中,不可能变为现实的。里面有一个成功学家,说了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思想能转化为物质。我想买一套深圳的别墅,我每天想,时时想,分分想,秒秒想,不去想办法挣钱,别墅只会永远是空中楼阁。还有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想进北大清华这些名牌大学,如果吸引力法则能实现的话,这些名牌大学早就不成为名牌了。因为只要靠吸引力法则就能实现,那也太容易了,还需要刻苦攻读吗。河北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学校只要教吸引力法则就行了,还需要三更灯火五更鸡地死读吗?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不知我当时是脑子进水了,还是生锈了,总之我是被忽悠了。道理是明摆的:如果我们不付诸于行动,所有在大脑中的美好想象,只会是空想,永远不可能实现。

 

也许全球美女忽悠大师朗达拜恩也没忽悠到我什么,不就是几本书钱吗?但她给人一种思维定势:所有你想的都会变成现实,只要你敢想;没有实现不了的事情,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情。里面有一句话的大意是我们的宇宙是无限丰富的,只要你敢想,只要你的愿望足够强烈,没有实现不了的事情。这显然是与事实相违,我们现在正在发生严峻的全球能源危机,我们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朗达拜恩还鼓励大家膨胀物欲,私欲,反正宇宙是无限的,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

 

总之,说朗达拜恩是全球美女忽悠大师没有夸大其辞,因为她不光忽悠了我,还忽悠了全球大约两千万读者。她于2007年被《时代》杂志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可想而知她忽悠的本领有多大,把大家忽悠得都相信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大家都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因为有吸引力法则在那里。至于如何实现梦想,那就交给吸引力法则吧,因为它是这个宇宙中最有力量的一个法则,没有它做不了的事情。吸引力法则还和量子力学联系在一起,不懂量子力学也没关系,那就听听量子物理学家约翰.贺格林的忽悠吧,约翰.贺格林还获了一个“搞笑诺贝尔和平奖 ”呢,管它搞不搞笑,反正是炸药奖没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染发的烦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