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下幼儿自主进餐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8-06-22 13:49:08)分类: 研究方案 |
一、此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中明确提出“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的游戏化”中要求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通过幼儿自主用餐活动的实施作为幼儿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真正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的生活离不开一日三餐,尤其是正在生长发育的幼儿,养成良好自主进餐习惯非常重要,这也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形成自主进餐习惯不仅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作用,而且还影响着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幼儿进行自主取餐活动,以此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服务能力,同时幼儿在自主取餐过程中也体会到成长的自豪感,享受到自然和谐的进餐文化。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马冠生指出,所谓“食育”,其实就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目前我国少年儿童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双重挑战,主要存在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营养意识差、知识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和用餐习惯两大原因。因此把营养健康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营养教育、用餐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
日本的研究人员在《食的科学》中强调,孩子从幼儿期到学龄期,智力发生了一个飞跃。在这一时期,儿童的空腹感与食欲的关系不再是必然,而是显得十分复杂。因为,在这两个生理环节之间,已掺杂了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可能是空腹时不一定想吃,或是在吃得很饱后对所喜食物继续吃。他们的吃,不再是生理性食欲,而是经验性、能动性食欲。所以,孩子的食欲,除其生理本能之外,还需作后天培养。
四、理论依据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中明确提出“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的游戏化”中要求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自主进餐的实施让幼儿愉快用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获得生活技能,发展分享、轮流、排队、秩序等内化的社会性技能。同时增强幼儿服务同伴、服务集体的意识,诠释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2、研究内容:
(1)释放权利,给幼儿更多独立权,发展幼儿的独立、自信,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唤起幼儿对饮食及相关活动的兴趣。
3、研究重点:
幼儿愉快用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从本园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行动结合反思,分年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了解现状、创设愉快宽松的就餐环境、技能训练。
2、研究过程:
(1)了解现状: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对幼儿的进餐习惯进行培养。
(2)创设愉快宽松的就餐环境:建立规则,教师与幼儿就“自主午餐该遵守什么样的公约”展开讨论,支持幼儿制订自己需要的规则
(3) 技能训练:因势利导、家园共育
3、研究方法:各种方法交替运用,主要为行动研究
(1)调查学习法
(2)理论研究法
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依托现代教育资源,制定出适合本研究课题的道路。
(3)行动研究法
采用观察研究、案例研究、总结研究等方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家长、教师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引导
2、引导孩子了解用餐前后的注意事项,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用餐环境
3、让幼儿养成自己吃饭的好习惯
4、纠正幼儿偏食、厌食的不良进餐习惯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
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只有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得努力下,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慢慢的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当然也可以适当的改变幼儿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挑食、手抓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