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力量》教学设计
(2014-11-08 19:40:46)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教学设计 |
《磁铁的力量》教学设计
2.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离的近,吸得多;离的远,吸得少。
4.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5.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教学重点
通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离的近,吸得多;离的远,吸得少。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在什么情况下吸得多。
四、教法
实验、谈话、讨论、合作、引导、评价
五、学法
讨论、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学准备
集体备课、实验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讲《铁人国和纸人国》的故事:从前有一个铁人国和一个纸人国,两个国家相邻。铁人国的铁人们个个身强力壮但却好吃懒做,时间长了连饭都吃不上了,纸人国的小纸人虽然身体弱小但个个聪明勤奋,日子过得十分富裕,没有饭吃的铁人懒得自己劳动就到纸人国来抢,小纸人们弱不禁风哪是铁人的对手。直到有一天,纸人们发现了一种奇妙的东西,它们用这种东西制成了许多大柱子,等到铁人们又来抢粮食的时候,小纸人们推出了这些大柱子,这下可好了,许多铁人被吸到大柱子上动弹不得,其余的铁人一看,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全都吓跑了,聪明的小纸人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老师的故事先讲到这里,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猜出来小纸人使用的秘密武器是什么了吗?
2.生回答。
3.教师给与评价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小故事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大胆猜测、动手实验
活动一:
1.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磁铁?磁铁都有哪些形状的?你玩过磁铁吗?你是怎样玩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教师出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并提出关于磁铁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学生提出关于磁铁的问题。
4.那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请大家拿起桌上的实验记录单,表上有许多物体的名称,请你大胆猜测,哪个物体能被磁铁吸引,那个不能被磁铁吸引,在相应的格子里打 “∨”。
5.学生猜测,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6.学生汇报、交流小组的猜测结果,交流。
7.猜测结果出现不同,教师提出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学生说出注意事项,不全面的教师进行补充、强调。
8.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9.总结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在材料上的共同特征。(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的出结论,体验了科学知识的真实性。让学生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更能体现其科学性。)
活动二:
1.小纸人们就是利用了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战胜了铁人,在庆功会上,小纸人们个个兴高采烈,可这时有一个纸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说:“大家不要骄傲,还有不少铁人没被磁铁吸住,他们还会再来的。”磁铁能吸引铁的物体,可为什么有的铁人没有被磁铁吸住呢?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我们帮小纸人试试怎样才能吸得更多?如果用小铁钉代表小铁人的话,你打算如何实验。
3.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并汇报、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实验并记录。
5.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距离越远,吸引力越弱。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距离去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创设情境、应用延伸、学以致用
纸人国的老奶奶发现同学们这么聪明,她遇到了困难也来找我们帮忙了。纸人奶奶正要钉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到鱼缸里了,你能不打扰鱼缸里的鱼,帮奶奶取出缝衣针吗?
学生小组活动取出缝衣针。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体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四)交流收获
咱们帮助纸人国的小纸人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你一定也有不少收获吧?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一下吧!同学之间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本节课的知识,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五)教师总结,结束授课
八、板书设计
磁铁的力量
远———少
吸铁
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