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报告
(2015-06-18 14:53:59)
标签:
结题报告 |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师、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和一定形式的辅导,使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所提高。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师、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助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②、分层教学的研究;
③、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④、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⑤、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数学
一、课题的由来及界定
1、课题的由来
我校学生生源比较复杂,其中不乏外来务工人员、家长的文化素质层次不齐,促成我校生源的复杂。我校各个班级中,均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后进生。大量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沦为后进生,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后进生普遍厌倦学习和学校生活,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轻者自暴自弃,重者惹事生非,甚至发展成为流生,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加强对“后进生问题”的研究,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促进后进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当前我校面临的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也是教学实践给教育理论提出的一个严峻课题。
2、课题的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现了以下目标:
(1)通过对学生及老师各个方面的分析,找出学困生的原因。以及根据这些因素找出适合于学生、适合于我校老师的策略。
(2)通过对学困生的研究,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数学。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分层教学的形式,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这有得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学困生的研究,倡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学困生的分析,使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5)通用一定时期的分析及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为今后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更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2、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师、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和一定形式的辅导,使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所提高。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师、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助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②、分层教学的研究;
③、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④、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⑤、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3、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全体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方法。
4、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由房倩倩独自完成。
三、研究成果及成效
1、研究成果:
(1)文章:《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针对于立课题之初对于课题的研究趋向。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针对于本课题自己总结出的一些简单的措施。
(2)教育叙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学案例》针对于一特殊情况结合本课题研究所做的总结。
(3)教学反思:《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学反思》针对于本课题我和我的组员所做的反思,使我们都能够得到成长。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的中期研究报告,针对于本课题我和小组成员所做的对于学困生的一些认识。有转载。
(4)研究感悟:《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针对于本课题和全体老师所做的不懈努力,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针对于本课题所做的不懈努力。
2、研究成效
⑴、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部分学困生,在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下,正在一点点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并逐步改变不良学习心理和行为,重新树立信心,成绩或者表现有所起色,部分单科学困生有很大的提高,有的更是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可以说,是课题研究帮助他们顺利走过了人生的拐点,人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课题组老师与家长的频繁接触与沟通,使部分家长在学校的触动下,也逐步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子女的影响,一些学困生家长原本对孩子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家长对孩子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为教师了解学困生情况,解决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⑴、学科原因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而初中数学又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学好数学,然而数学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上有很大的抽象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和灵活性。并且还要求学生学会用运动的思想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又对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⑵、教学原因的影响:
⑶、学生自身方面
据了解和观察,多数学困生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在听课时 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完成的多数是以抄袭为主。课后将时间放在玩上,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
2、改进措施
1.改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教师应通过组织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深入了解学困生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解除困惑,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过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困生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2)教师可采用“播”,“发”,“看”,“讲”“送”等形式,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应本着“提高一个学困生,影响一个班级,辐射整个学校”的思路,让学生观看数学成果展板。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兴趣活动,如可从“中外数学史介绍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巧拼七巧板”,“用替代物模拟实验估计机会的大小”,“通迅录的设计——使其利用率尽可能的高”“高度的测量”等活动去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
面对21世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振兴,需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农村数学教师应当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可适当建立网站或博客与师生广泛交流。应经常观摩教学录像,轮流选派外出学习、参加教研会,组织学习与交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自己的责任心。
3.关心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个别少数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所谓“学困生”。一个学者调查了世界上400名杰出人物,其中60
4.从学生身上下功夫
不断加强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时间上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使他们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相信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学困生”真正向“优秀生”进行转化。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多关注、多爱护我们的学困生,扎扎实实的做好我们的工作,学困生这个群体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师、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和一定形式的辅导,使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所提高。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师、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助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②、分层教学的研究;
③、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④、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⑤、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数学
一、课题的由来及界定
1、课题的由来
我校学生生源比较复杂,其中不乏外来务工人员、家长的文化素质层次不齐,促成我校生源的复杂。我校各个班级中,均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后进生。大量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沦为后进生,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后进生普遍厌倦学习和学校生活,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轻者自暴自弃,重者惹事生非,甚至发展成为流生,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加强对“后进生问题”的研究,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促进后进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当前我校面临的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也是教学实践给教育理论提出的一个严峻课题。
2、课题的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现了以下目标:
(1)通过对学生及老师各个方面的分析,找出学困生的原因。以及根据这些因素找出适合于学生、适合于我校老师的策略。
(2)通过对学困生的研究,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数学。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分层教学的形式,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这有得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学困生的研究,倡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学困生的分析,使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5)通用一定时期的分析及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为今后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更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2、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师、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和一定形式的辅导,使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所提高。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师、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助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②、分层教学的研究;
③、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④、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⑤、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3、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全体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方法。
4、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由房倩倩独自完成。
三、研究成果及成效
1、研究成果:
(1)文章:《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针对于立课题之初对于课题的研究趋向。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针对于本课题自己总结出的一些简单的措施。
(2)教育叙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学案例》针对于一特殊情况结合本课题研究所做的总结。
(3)教学反思:《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学反思》针对于本课题我和我的组员所做的反思,使我们都能够得到成长。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的中期研究报告,针对于本课题我和小组成员所做的对于学困生的一些认识。有转载。
(4)研究感悟:《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针对于本课题和全体老师所做的不懈努力,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针对于本课题所做的不懈努力。
2、研究成效
⑴、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部分学困生,在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下,正在一点点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并逐步改变不良学习心理和行为,重新树立信心,成绩或者表现有所起色,部分单科学困生有很大的提高,有的更是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可以说,是课题研究帮助他们顺利走过了人生的拐点,人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课题组老师与家长的频繁接触与沟通,使部分家长在学校的触动下,也逐步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子女的影响,一些学困生家长原本对孩子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家长对孩子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为教师了解学困生情况,解决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⑴、学科原因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而初中数学又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学好数学,然而数学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上有很大的抽象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和灵活性。并且还要求学生学会用运动的思想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又对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⑵、教学原因的影响:
⑶、学生自身方面
据了解和观察,多数学困生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在听课时 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完成的多数是以抄袭为主。课后将时间放在玩上,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
2、改进措施
1.改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教师应通过组织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深入了解学困生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解除困惑,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过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困生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2)教师可采用“播”,“发”,“看”,“讲”“送”等形式,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应本着“提高一个学困生,影响一个班级,辐射整个学校”的思路,让学生观看数学成果展板。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兴趣活动,如可从“中外数学史介绍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巧拼七巧板”,“用替代物模拟实验估计机会的大小”,“通迅录的设计——使其利用率尽可能的高”“高度的测量”等活动去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
面对21世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振兴,需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农村数学教师应当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可适当建立网站或博客与师生广泛交流。应经常观摩教学录像,轮流选派外出学习、参加教研会,组织学习与交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自己的责任心。
3.关心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个别少数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所谓“学困生”。一个学者调查了世界上400名杰出人物,其中60
4.从学生身上下功夫
不断加强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时间上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使他们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相信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学困生”真正向“优秀生”进行转化。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多关注、多爱护我们的学困生,扎扎实实的做好我们的工作,学困生这个群体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