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格讲坛】周昌因何让吕后先恭后倨——话说嵌名诗之八十一

(2015-05-01 09:15:29)
标签:

文化

历史

教育

收藏

娱乐

周昌因何让吕后先恭后倨

——话说嵌名诗之八十一

          http://s1/mw690/005QVceaty6RV4VfS5G90&690

周昌的历史应该是相当精彩的,这从刘邦的首批封侯者名单里就可以得到印证。刘邦不小气,可绝不糊涂,不给他卖把子力气万万得不到如此殊荣。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汉高祖六(公元前201)年,周昌与萧何、曹参等功臣同列受封,刘邦给他的封号是汾阴侯。刀光剑影中的拼杀得到了回报,东征西讨的战功得到了认可,如果再把这些光荣历史撰写成革命回忆录,那必定是极具魅力的红色经典。只可惜,周昌是个大老粗,没有舞文弄墨的本事,说得好一点是出生入死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说得重一点就是靠打、砸、抢起家的造反派。这个人好就好在为人实在,不会花言巧语。既是不会花言巧语,自然也就没有传诵千古的豪言壮语,不像霍去病那样会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不像陈汤那样会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其实,如果真能穿越时空去汉朝走一遭,与周昌做一次零距离接触,你就会发现他不光是不善言辞,甚至连说话都有障碍,是个结巴子。《格格春秋》上说,那是在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的时候,满朝上下几乎一边倒的投反对票。周昌别看嘴上不利索,却是说得最急的一个。他对刘邦说:您有这样的想法,我是期期不赞成的;即使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也期期不能执行。那个“期期艾艾”的成语就是从他这里来的。这个结巴嘴由于情绪失控比平常结巴了十倍,惹得满朝大臣哄堂大笑,而在幕后窃笑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刘邦的原配夫人、太子刘盈的生母吕后。吕后对周昌的举动十分感激,据《格格春秋》记载,散会之后,吕后在会议室外拦住周昌,当着众人的面就给他跪下了。吕后说:今天可是多亏了你哟,要没有你我们娘们孩子的命也就全没了。说着话,这个强悍的女人竟落下了两行热泪。

周昌这一票虽然使吕后感激涕零,但也绝非是他最初的本意。这个直肠汉子想的是维护封建正统,想的是国家政权的安定,他才不会去想吕后和太子会喜、戚夫人和如意会恼呢!不想倒是不想,不过,他确实因此卷进了被这一事件所激起的漩涡里。《格格春秋》上有一首诗是这么说的:

 

遭望尽四野空,

言难得汉家宁。

始伴如意闻三鼓,

又惧长安催五更。

 

看,诗里把周昌说的是多么无奈哟!

《格格春秋》上说,也不知是因为周昌与戚夫人前世有缘,还是史家故意把他俩搞在一起、造成美丑对比以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史书对周昌的记载几乎全跟戚夫人有关。仅以《史记》为例,在不多的记载周昌事迹的文字里,写的那点事全都能跟戚夫人沾上边。周昌是在泗水参加刘邦队伍的老革命,无论胜仗败仗,一直不离刘邦左右,应该算是刘邦的铁杆粉丝。他在斗争中一路走来,一直做到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刘邦不嫌他嘴结巴,看重的是他的忠诚。他也确实是个称职的好干部,凭着一张结巴嘴纠正了许多政策上的失误,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和刘邦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有一次,周昌去找刘邦汇报工作。那回,刘邦正在戚夫人屋里呆着。人熟不讲礼,别看是上下级关系,因为都是大老粗出身,时间一长就拿什么也不当回事了。走到门口,周昌没有两个脚后跟一碰打声“报告”,也没有礼貌的敲敲门,甚至没有轻轻地咳嗽一声,推开门就闯进去了。当时,刘邦正抱着戚夫人亲热,周昌这一进来,把刘邦闹了个大红脸。刘邦没什么文化,说话本来就好带脏字,让周昌这么一搅合,不由得勃然大怒,自然是捡世界上最难听的话骂了两句。周昌赶紧作鼠窜状从屋里退出来。刘邦余怒未消,又追上周昌把他按到。周昌大声反抗,并指责刘邦此举是桀纣行为。这可是反动言论哦!刘邦算是逮着理了,骑在他脖子上大声追问“你说什么”。谁知周昌一点都不害怕,又把原话重复了一遍:我说你是桀纣之君!刘邦没办法,站起来在他屁股上踢了两脚,让他快快滚蛋。据《格格春秋》记载,从此以后,刘邦却对周昌更加敬重了。

既然说到了戚夫人,就不得不介绍一下她的光荣历史。据《格格春秋》记载,戚夫人的老家在秦末的定陶,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定陶县。她的出身并不高贵,而是革命队伍里值得骄傲的贫农成分。跟随刘邦的那一年,她才十六岁。整个楚汉战争的四年时间里,她始终跟随在刘邦身边。从这一点上看,她与吕后相比更像是刘邦的亲密战友。她在军中经常给刘邦和将士们表演文艺节目,是西汉初年的歌舞名家,尤其擅长翘袖折腰之舞,深受干部战士欢迎,也因此备受刘邦宠爱。她所生的如意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刘邦的大儿子叫刘肥,因是庶生被封为齐王;二儿子是太子刘盈,正室吕后生的;三儿子就是这个如意,被刘邦封为赵王。有了这些条件,她便成了刘邦所有小老婆中唯一能与吕后“皮尅”的人。人都是有私心的,皇家女人更是把自私推向顶点,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时不时就想动刀子。因为多年跟随刘邦征战,看惯了刀砍斧剁的寒光,听惯了人头落地的惨叫,戚夫人的心也狠着哩!长期分居两地的生活使刘邦和吕后的关系渐渐冷淡,而战争中的相依相伴却让刘邦对年轻漂亮且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更加感冒。偏偏刘邦又说和太子相比如意更像是自己的种,无论做派和性格都像自己;太子刘盈不行,人太懦弱,恐怕当不了这个家。《格格春秋》上说,刘邦这么想了,也这么说了,这就等于给戚夫人传递了一个信号:你的儿子也可以做太子哦!结果,戚夫人便对刘邦展开了强风攻势。世界上力量最强大的风不是太平洋上的台风,也不是大西洋上的飓风,而是这种软绵绵的枕头风。在刮风的同时,戚夫人甚至还想过怎么除掉吕后和她所生的太子及鲁元公主。怎奈事与愿违,尽管封建正统观念不是在所有场合都被奉为金科玉律,可没有实力的违规提拔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在争夺太子之位的问题上,戚夫人只是注意了刘邦的权威性,却没有意识到人心向背所产生的政治能量。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哦!

应该说,吕后有多么感激周昌,戚夫人就有多么恨他。从易太子不成开始,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悲剧大幕也徐徐拉开。当刘邦流着眼泪告诉她事情的结果,她心里充满悲哀,更充满仇恨。她明白:自己在心里想过怎么害吕后母子,吕后将来就会反过来怎么害自己,眼前这个糟老头子是不能保护自己一辈子的。《格格春秋》上说,周昌的忠诚、憨直注定了他的救火队角色,这样的人就是哪里需要哪里上,把他放到什么岗位都能一百个放心。为了赵王如意的安全,刘邦必须启用周昌这颗棋子,把他从御史大夫改任赵王相国。从位列三公的高位下派到地方工作,这是任何干部都不愿接受的,但在刘邦的心里这却是个重任,是一个自觉时日不多的老人无奈的抉择。尽管周昌极不情愿接受这一现实,但忠诚决定了他的命运,就是死他也得去。从这一刻开始,周昌在戚夫人心里从最最可恨的敌人变成了同一战壕的革命战友,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赵王如意永远的幸福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刘邦派周昌去做赵王如意的保护神也是用心良苦的,据《格格春秋》上分析,刘邦至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过考虑:一是因为周昌是朝廷重臣,连丞相萧何都惧他三分;二是因为周昌是最坚定的反对改立太子的大臣。有了这两个条件,料想吕后将来也不会故意跟他过不去,赵王也就相对安全了。临行前,刘邦拉着周昌的手动情地说:我知道这是降你的职,可是又实在为这个孩子担心哦!我想来想去,满朝上下除了你再没有其他人选,你就替我辛苦一趟吧!《格格春秋》上说,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一年以后,即公元前195年,刘邦便在戚夫人的哭声里带着对他们母子的担忧驾鹤西行。刘邦的死使戚夫人感到了危险的临近,也使她更倚重周昌这根救命稻草。她热切期盼着刘邦这个决定和他做出的其它所有决定一样,最后以大功告成结束。在那段时间里,以前该死的周昌成了戚夫人救命的活菩萨。

周昌没能保护好赵王如意。吕后数次调如意进京,都被周昌顶了回去。吕后见此计不成,又调周昌进京。周昌知道一切都完了,感情不能战胜仇恨,忠诚不能抵御强权,憨直也不能使他的人格魅力尽放光彩。周昌进京之后,吕后立即调赵王如意进京,并在进京之后很快将其毒死。《格格春秋》上说,吕后自然不会放过戚夫人。做掉如意之后,戚夫人也遭受了酷刑。吕后命人剁了她的四肢,烫聋了她的耳朵,还给她灌了哑药,最后把她扔进猪圈,称作“ 人彘”,并丧心病狂的让满朝大臣前来参观。

据《格格春秋》记载,周昌没有去看戚夫人的惨象,那样做无异于一场心灵的屠戮。赵王被毒死了,他的心也死了。不过,他的生命体征却是在三年后消失的。公元前192年,他在郁郁中死去。临死的时候,他也许会有死的恐惧,因为怕在天堂遇见刘邦。在合上眼睛的那一刻,他更会看见赵王如意,还有被吕后称作 人彘”的戚夫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