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技小制作科学小制作笼中鸟视觉停留

(2014-11-17 10:54:39)
标签:

科技小制作

科学实验器材

科学小制作

手工自制diy

益智玩教具

分类: 科技小制作实验

笼中鸟

实验重点:

    感知视觉暂留现象

    假如给你一张图片,只让你观察其中的一点15秒-20秒,然后朝自己身边的墙壁看(白色的墙或白色的背景)。看的时候快速眨几下眼睛,看你能看到什么?本实验就是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来制作的笼中鸟,根据实验体验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实验目的:

    1.研究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

    2.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实验认知: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1.实验准备认识实验器材:底座立柱、线绳、连接片、长竹棍、短竹棍、笼子图、小鸟图

    2.在硬纸板的一面贴上笼子图,另一面贴上小鸟的图片。

    3.线绳的一头穿过长竹棍的一个小孔绑定,另一头穿过短竹棍的小孔与长竹棍的另一头小孔绑定,线绳长短的控制如图所示,短棍的顶端到长棍的(垂直)距离,约2-3厘米为佳。绑定后把线绳在短棍有锥形的一段上绕上3-4圈,待装。

    4.在底座的两边插上立柱,把绕好的转动装置(短竹棍)的一头插入连接片中间孔内,连接片边上的两个孔与立柱连接后,(如上图2所示)快速轻柔地拉动常驻滚的一头,试一试转动装置是否灵活。把贴好笼和鸟的硬纸板插入短竹棍上开口槽内(要求中),如果松动用一点小硬纸板塞严固定。完成以上组装的步骤后,快速轻柔的拉动长竹棍,观察小鸟是不是跑到笼子里去了呢?

提示:

    线绳光滑容易松动,在绑竹棍时要多打一个结,立柱的插配不要过度用力造成零件损坏。

知识拓展: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 ,当时称 “马骑灯”。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你知道吗?

    视觉暂留在电影方面的运用:电影、电视就是利用我们眼睛视觉暂留的特性而设计的。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当我们欣赏电影时,投影机会在屏幕上每秒钟匀速播放24格静止的画面。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感觉到第一格画面还未消失,第二格画面便出现了,使影像在观看者的视网膜上暂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观众便可看到一组活动的画面,产生逼真的动感。於是屏幕上的影像就好像是连续的。

实验报告:

    通过观察笼中鸟的实验,联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应用到“视觉暂留”这个原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