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禹城市辛寨镇魏寨子小学 马健
一、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与家长的主导性,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方法要科学,
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创新。根据上述要求,制定以下三个子课题:
1、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如何拓宽。
2、对如何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3、怎样对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状态进行评价。
“养成教育”
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与价值。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实施素质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目前,在校的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文明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原来就比较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乃至德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学生还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有的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语言粗俗;还有部分学生卫生存在问题,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这些不良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对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深深感受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我们选取该课题进行研究,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既切合当前工作需要,又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起一支教育思想端正、科研素养良好、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增强养成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实践磨练,对照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维护校园和公共场所卫生、自觉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对农村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也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独特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同时必将对培养科研型的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课题的研究的步骤和研究方法。
课题的主要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准备阶段。课题酝酿,成立课题组,拟定实施方案,确立申报,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通过书刊、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做好卷调查,根据诚信情况现状,分析原因。撰写小课题学习体会、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等文章。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5年2月——2015年4月)实施阶段。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深入课题研究,开展丰富的文明习惯教育活动。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研究日志等。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全面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和结题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本课题主要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总体属于教育行动研究法。采取边“调查”边“实践”边“研究”边“理论化”的研究模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再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分析其变化过程,找出内在规律,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分析法: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3、调查研究法: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师生心态要求,及本地农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作全面了解: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4、实践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完善。
5、经验总结法:从活动开展的大量实践中,挖掘和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推广。
四、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及成果呈现方式。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调查报告。(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4、中期研究报告:初步展示中期研究成果
5、研究感悟 :通过调查研究,从自己的实际活动中撰写研究过程的感想。
6、研究随笔:随笔的撰写有助于及时有效的了解学生的现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案例。
7、研究论文:通过一阶段的调查,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成员。
1、主持人:马 健
2、研究人员:
刘 杰、李广勇。
2014年11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