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语新闻标题常用修辞的翻译

(2015-01-21 16:43:51)
标签:

修辞

标题

修辞格

原文

对等

[摘要]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探讨新闻英语标题中修辞的翻译。好的标题能够体现报道的内容,吸引读者,真正体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而好的标题翻译也理应如此,能够使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从而对新闻报道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功能对等;修辞;新闻标题

一、引言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浓缩,它概括和提示新闻内容,活泼和美化报纸版面。编辑往往不遗余力地在新闻标题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技巧上下功夫,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如幽默、夸张、讽刺、双关、比喻、借喻、头韵、对照以增加标题的可读性,生动性和渲染力,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是否能发挥其应有的传播效果。修辞的使用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带来挑战。译者不但要有较高英语和汉语水平,熟识英语的修辞手段,而且还要熟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历史、文学等知识。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如何保留原标题的语言与文化形式和内容,使译文最大程度的忠实于标题原文,给译语读者以原汁原味的欣赏,如何有效的维护原语的美感功能,使译文和原文对读者具有同样的吸引力,这些是很值得探讨的。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传统的翻译理论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往往强调处理语言中的特殊现象,如诗的格律、诗韵、咬文嚼字、句子排比和特殊语法结构等等[1]。然而,由于汉英语言的差异,汉英修辞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英语中的押韵就很难用汉语表达。除此之外,汉英中有些修辞格虽然名称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差别很大,所以在翻译时,要寻求目的语中对应的辞格就很难做到,因而,用传统的翻译理论很难评判并指导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译者对译文的反应,还应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加以对比[2]。功能对等的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在功能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也不拘泥于形式对应。作者在标题中运用修辞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标题的可读性,为了引发读者的兴趣,增添读报的乐趣。所以如果译文让读者感受不到原作者的意图,体会不到原语读者所享受到的那种乐趣,那它则是失败的。

三、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色

1. 明喻(Simile)

明喻是用另一种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事物,通常用like或 as 连接。明喻在新闻英语标题中是很常见的修辞手法,运用明喻手法能使新闻标题“生动形象,明白易懂,新鲜有趣。”

例如:Records Fell Like Ripe Apples on a Windy Day(被打破的记录:刮风天纷纷坠落的苹果);这个标题中用“Ripe Apples on a Windy Day”来形容被打破的记录,这一比喻形象生动,使读者很快联想到运动会激烈的场面以及被打破的记录数目之多。What Sculpture is to a Block of Marble,Education is to the Soul. (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未经雕刻的大理石会缺乏生气,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同样没有得到教育熏陶的心灵也会干渴,这个比喻让读者即刻联想到教育的重要性,引发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2. 隐喻 (Metaphor)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由于它的比喻是隐藏着的,主体与喻体的关系就十分的紧密。《辞海》中说:“隐喻是比喻的一种。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紧切。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结合的关系。本体和喻体两个成份之间一般要用 ‘是’、‘也’等比喻词。”新闻标题使用隐喻可以达到新颖夺目的效果,化平淡为生动,使读者产生好奇感,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Middle East: A Cradle of Terror (中东—恐怖主义的摇篮)、Russian Reform: Old Wine in New Bottle (俄罗斯改革—新瓶装陈酒)。

3. 借代(metonymy)

借代是指不相类似的甲事物同已事物之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以已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甲事物 [3]。借代在标题中经常使用,而且占的比重较大。在借代中本体不出现,而用与其有关联的喻体,这样就抓住了读者的思绪和注意力,迫使他们进过一番思考、咀嚼之后,获得惊奇、意想不到的印象。英语新闻报道和标题中经常借用名人的姓名(如政府首脑、明星)、地名、著名建筑物名称、甚至别名等专有名词,来替代另一些大家熟识的名称,如国家、政府、机构或者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例如:Hollywood Demons(好莱坞受非难)。“Hollywood”为美国大部分有名的电影制片厂所在地,在此以“Hollywood”代替美国的电影产业。

4. 押韵(Rhyming)

押韵这种修辞手法在标题中备受记者们的青睐。因为它精练简洁,富有美感,借助语言的韵律节奏,使读者产生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大大增添读报的兴趣和乐趣。标题中的押韵通常有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 (Rhyme)。

头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首字母发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例如China Finds Western Ways Bring New Woes (西方生活方式给国人带来新的苦恼),其中 Ways 和Woes 押头韵,读者很容易联想到西方的生活方式给中国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头韵使得标题在内容上言简意赅;在形式上整齐匀称;在语音上,顺口悦耳。

尾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尾元音及其后的辅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例如:Bovver Boy’ Hover Pay,文章谈的是当时任英国国防大臣的 Michael Heseltine 因在Westland 直升机公司卖给美国还是欧洲国际财团的问题与撒切尔夫人意见相左而辞职。这四个字为间隔押尾韵 。

5. 对比(Antithesis)

对比指的是把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言单位组织排列在平行、对称的结构里,以求取一种均匀的形式美和强烈的对照感。头韵和尾韵注重的是形式,而对比注重的则是内容[4]。在标题中,对比是利用词义间的相反或对照来突出文章的内容。例如:Tiny Holes, Big Surgery (小创伤,大手术);If the Economy Stays Down, Can Conservatives Stay Up?(经济持续不好,保守党宝座还能不倒?)。

四、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新闻英语标题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1. 直译—翻译时体现原文的语言和修辞特点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常用修辞手法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英语中绝大部分常用的修辞方式在汉语中都能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对应形式,这就为英语中绝大部分常用修辞手法的再现提供了可能性,所以有些修辞的直接汉译在语义和文化形象上与英语一一对应。也就是说,英汉修辞格以相似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意象来表达相似的修辞意义,达到相似的修辞效果。如果原新闻标题采用的修辞形式直接译成汉语后,既不会使中国读者产生理解上的误差或困难,又能保持原修辞效果,则可采用完全直译的方法。 例如:“A Vow To Zip HisLips”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可直译为“誓将守口如瓶”。“Big Crime, Small Cities ”这则标题则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可直译为“小城镇,高犯罪”。这两个标题的直译不但忠实地再现了原文,而且完整的保留了原标题的风格,这样译文读者也可以体会到原修辞的美。“No Fans? No Fret! ”译为:“赛场没人气?咱可没生气!”这个标题使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很有节奏感,但汉语中没有这种修辞格,译文通过押韵加叠词的手段,用“太少”和“烦恼”这两个词,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原文的风味。

2. 意译—保留修辞效果,灵活处理原修辞形式

在功能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也不拘泥于形式对应。毕竟英汉两种语言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不同,所以完全对应的英汉修辞也是屈指可数。为了不给汉语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译者可以舍弃原修辞的形式,只取其修辞效果,尽力使译文和原文达到功能对等。例如:The Chinese Market, ABottomless Pit 此句中的“A Bottomless Pit”译为 “无底坑”,但是在汉语中没有这种说法,只有相类似的表达“无底洞”。“无底洞”表明永远不可能填满,用此来说明中国市场不恰当,让人感觉中国市场深不可测,而且还潜伏着许多危险。这位总裁是想说明中国市场很大,存在很大的潜力,所以可以将其译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舍掉原修辞形式,而保留其意义。“Hello Kitty going strong at 30”是中国日报上面一则新闻的标题,这则新闻报道了日本“Hello Kitty”这个玩具30 年来如何受欢迎,并阐述了其30 年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如果这个标题直译为 “Hello Kitty 30 岁更强壮了”可能引起读者的误会。因为原标题是想说明其魅力和吸引力。所以译为:“Hello Kitty 三十而立,魅力不减当年”,很贴切地传达了原文的内容,又保留了原修辞的效果。

3. 增译—把握语境,适时增译

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得大多数情况下译者不可能从目的语中找到与原语相对应或重合的修辞,这时为了达到功能对等的翻译,更好的体现原文的风格,译者要在保留原修辞所要表达的效果的前提下,适当灵活处理原修辞格。在有些情况下原文所要传达的意象目的语中无法找到,或是原文所用的表达方式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这时,直译或意译都没办法准确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或传达的修辞效果。要取得在原文中的传播效果,在不影响中国读者理解的情况下,汉译标题可以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要符合汉语标题特点和迎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可采用加逻辑主语,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等对策。例如:Smoke Screen 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段,可译为“吸烟无害真相掩盖”;Old dogs, new tricks 使用了对照的修辞手法,译为“传统企业新理念,互联网上生意忙”增加了解释说明文章内容的部分“互联网上生意忙”。

五、小结

总之,运用了修辞的标题在翻译时应要尽力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要做到这点,首先要透彻理解标题,明确英语标题的修辞功能,这样译者在翻译时就会有意识去揣摩作者的意图,去挖掘隐藏在修辞格后面的背景深层含义。当原文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目的语语言中的修辞存在形同或相似的地方,有时可以一一对应时,这时采用直译的策略,翻译时体现原文的语言和修辞特点。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不同,所以完全对应的英汉修辞格很少,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采取意译的策略,舍弃原修辞形式,保留期要传递的信息。对一些汉语文化或汉语言表达缺失的地方需要增加相关信息来解释说明,使译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译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修辞格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与自己翻译时要表达的信息对等,从而使译文言简意赅,使译语读者得到同与原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

[参考文献]

[1] [2]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 [5] 李鑫华. 英语修辞格详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陶玉康.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格与翻译[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