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最后一片藤叶》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2015-01-20 11:54:36)
标签:

宠物

最后一片藤叶

欧·亨利

摘要: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享誉世界文坛,他的小说构思新颖,语言诙谐,叙述技巧高超。本文以《最后一片藤叶》为例对他小说创作手法与语言风格的独特之处进行探讨。

关键词:欧•亨利;《最后一片藤叶》;写作风格

欧•亨利作为一代短篇小说大家, 其作品的魅力是无穷的。他的作品艺术构思精巧,常常有出人意料却又入情入理的结尾,给人许多回味。他常用调侃的语言叙述悲凉的故事,在幽默中掺入苦涩,使人在笑后又感到沉重,达到批判社会的作用,因此欧•亨利被文学史家称为美国短篇小说之王,至  今仍然有着不朽的声誉。《最后一片藤叶》或许是我们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欧•亨利的作品了, 它讲述的是一个身患重病的年轻女画家琼西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度过病患的危险期,最后得以生存下来的故事。本文拟通过这篇小说来探讨欧•亨利作品的写作风格。

一、题目设计独具匠心且寓意深刻

欧•亨利的小说题目设计朴实无华,看似信手拈来,却可谓别开生面,匠心独运,并且寓意深刻,是作品的点睛之笔。作者以“最后一片藤叶”为小说的标题,因为常青藤在西方代表的是忠实,友谊和情感,在希腊神话中,常青藤也象征着不朽和永恒的青春, 所以常青藤的最后一片叶子是生命的象征,它在文中预示着琼西的生命不会终止,暗示她会在友谊的帮助下拥有活力和青春。而老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来完成常青藤上最后一片叶子,使琼西的生命得以维系,给她生活的勇气和同病魔抗争的信心,从而重获生命和梦想,因此这一片在风雨中永不凋零的叶子代表了老艺术家精神永存,是老艺术家自我牺牲精神的体现。所以作者以“最后一片藤叶”为标题可谓别有用意,独具匠心,“最后一片藤叶”既象征着贝尔曼生命的终结,也象征琼西新生命的开始。

二、双重的结构线索构筑出人意料的结尾

欧•亨利的小说在结构上最让人称道的是他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结尾方式—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含泪的微笑),这是别人不曾用过的艺术手法,他常用出奇制胜的结尾使读者惊叹不止。在小说情节的展开中,欧•亨利总是对事情的某一方面尽情描写,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于结尾处笔锋一转让主人公的命运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又蕴涵在前文中,有一定的感情线索,使读者感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引起读者长时间的深思和回味。正是这种突然的结尾带来了一种巨大的艺术魅力, 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持久的艺术审美效果。面对欧•亨利小说的意外结局,我们往往会被搞得莫名其妙,但在惊奇之余,我们马上就会对前面情节中发生的一切恍然大悟。欧•亨利把小说的灵魂全都凝聚到结尾部分,让读者在似乎平淡无奇却又诙谐风趣、娓娓动听的描述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精心设置的迷宫,直到最后的惊喜。欧•亨利每篇都用同样的手法,但都能产生不一样的魅力,似乎他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编织技巧是无穷的。

这种写作风格的精妙之处在于双重的叙事结构、精心的艺术铺垫及出乎意料的结尾。明暗两条线索同时发展,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欧•亨利小说的两条线索往往是在文章的结尾处交织到一起,造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产生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然而这样意料之外的结果,仔细想想他们的产生却在情理之中。人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在头脑中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欧•亨利正是抓住了读者的这种心理特点来构造小说的结尾的。读者从开头一路读来,对小说所描写的极其平常的故事几乎是漫不经心的,可是到了最后,作者笔锋一转,让主人公的命运来大转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尾,引导读者自己把先前看到的一些线索一一联系起来, 至此读者对作家所要表达的主题恍然大悟,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也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之中。

明暗双重线索并进, 在欧•亨利的创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最后一片藤叶》中,苏和琼西萍水相逢,困居陋室。琼西病危,苏多方安慰尽心救护,这些笔墨都是明线,点睛之笔却是老画家在风雨交加之夜在墙上画的“最后一片藤叶”,这是暗线。整篇小说通过两条线索的碰撞与交汇来达到故事的高潮—老艺术家贝尔曼在墙上画的那最后一片常青藤叶子使琼西起死回生。欧•亨利在两条线索交汇之处突出了这片叶子是老艺术家一生的杰作,它象征着贫穷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

《最后一片藤叶》故事短小精悍,结尾却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欧•亨利“出乎意料的结尾”的经典体现。那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为之动容的真挚情感和不到最后一个字读者永不知道结局的设计让欧亨利跻身于世界文豪之列。

三、幽默优美的语言特色

欧•亨利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小说之所以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与其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他的幽默常常体现在对语言的娴熟运用上,他善于使用夸张、讽刺、拟人、对比、反语、双关语以及意想不到的比喻和毫不相干的联想等特殊的语言手段来描写人物,拓展情节,为小说的人物形象服务,以烘托喜剧的悲剧气氛,渲染悲剧的喜剧情调,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中领悟内在的严肃的思想,在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里启发人们的深思,常常给读者带来“含泪的微笑”,处处体现出作者智慧的光芒。比如《最后一片藤叶》中这样一段描写,“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闯入了这一地区,用他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作者运用了拟人格,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把肺炎比作一位残酷、不留情面的恶魔,残忍地夺去弱幼者的生命,读者读到这儿时, 就会情不自禁地急于看下文。

总之,欧•亨利独特的写作风格在这篇小说里可谓挥洒自如,淋漓尽致。他以新颖奇特的构思,诙谐幽默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开创了现代短篇小说的新途径。欧•亨利作为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作家,不仅对美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标本作用,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也是不可替代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马军. 论欧•亨利的创作风格[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5(29).

[2]龚乙珊. 欧•亨利小说语言艺术形式探寻[J]. 文学语言学研究,27(8).

[3]阮温凌. 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