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电影《阿甘正传》的台词中解读美国文化

(2015-01-19 12:15:24)
标签:

娱乐

《阿甘正传》

文化

边缘文化

电影

摘要:电影《阿甘正传》于1998年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它是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展示。本文作者认为,从文化的角度解读《阿甘正传》,可以了解到美国人核心价值观,美国社会的阶级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美国的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

关键词:《阿甘正传》 个人主义文化 阶级和阶层文化 宗教文化 边缘文化

电影《阿甘正传》曾获得13项奥斯卡奖提名,并最终获得6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1998年,该片被评选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影片上映于1994年,当观众走出电影院时,或激动,或沉思,或迫不及待地热烈讨论。全球千万影迷为这部电影感动,为片中这位智商仅有75的男主人公阿甘感动(注:正常人的智商应在80以上)。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culture)”下了一个较为经典的定义:“⋯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belief,art,morals,law,custom,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member of society,”(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电影《阿甘正传》被称为“美国现实的寓言”,它从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阶级与种族、宗教文化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展示了美国的本土文化,包括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

一、个人主义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个人主义是美国的主流文化,其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在这种文化中,个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任何人必须尊重他人的人格、他人的利益。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美国文化包含自由、独立、平等及自信。

1,自由、独立、平等的美国精神。

大多数人认为,美国人乐观积极,充满自信,正如阿甘的母亲一直对她儿子说的那句话:“Miracle happens everyday,”(奇迹每天都在发生。)美国著名政治家克林顿•罗西特认为:“我们始终是一个迷恋自由的国家,自由高于权威,自由高于责任,权利高于义务,这是我们的历史偏爱。”回顾美国的历史,1620年“五月花”号上的102个人第一次移民到北美大陆,为了建立一个能够约束大家的自治基础,这些人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正是这份“五月花号公约”,成为美国的立国基础。美国人崇尚自由独立,彰显平等。充满自信,这些个人主义文化的构成因素已经深深融人美国人的血液之中。1776年,托马斯•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宣告:“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新政府所根据的原则及其组织权利的方式,务必使人民认为惟有这样才最有可能使他们获得安全和幸福。”《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强调了“天赋人权”,即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应该被剥夺,这些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的公民所认同是基于同一种共同的信念,从美国独立开始,自由、独立、平等的原则就已经在《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中得到体现,这些美国精神不是传统,而是一种信念。

2,自信的美国梦。重塑美国精神。

片中女主人生珍妮曾经踌躇志满地告诉阿甘:“would be famous,”(我会出名的。)自信是美国人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佩里•米勒曾经说过:“与其他民族相比,美国民族的最在特征就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公开地、确切地去作决断;作为美国人,他们不是要继承什么,而是要达到什么。”快速的生活节奏,使美国社会长期处于变化当中,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有相信自己和依靠自己的决心。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文化,可以浓缩为“美国梦”。影片的女主角珍妮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在美国各地闯荡,做过酒吧歌手、餐厅服务员、社会活动家。这是一种美国特有的本土文化,被称之为“美国梦”。美国梦并不是梦,而是一种追求、一种理想、一种美国的人生哲学。对于不同的美国人来说,美国梦不完全是一样的:低收入者增加工资是美国梦:女权主义要求妇女解放是美国梦;黑人的民权是美国梦;同性恋要求合法化也是美国梦⋯⋯

影片中多次出现这句台词:“Run,Gump,Run!”(阿甘,跑,快跑!):阿甘最初的奔跑是为了躲避小伙伴的欺负,一路“跑”进大学,成为橄榄球明星。“跑”进白宫,然后一路“跑”出战场⋯⋯最后在珍妮拒绝嫁给他的时候,阿甘进行了三次跨美跑步;阿甘还参加了美国和中国的乒乓球比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后利用比赛时所获得的奖金,成立了捕虾公司,最终成功地投资了苹果电脑公司,这就是阿甘的“美国梦”。所谓的美国梦就是美国人所追求的美好社会,是美国文化的浓缩。

二、阶级和阶层文化是美国主流文化

1,人种和种族。

美国是一个多人种、多种族的社会。人种与种族是有区别的:人种主要是指人的生理差别。而种族主要是指文化差别。但是,人种是社会现实,是不可改变的,而种族则相反。比较容易改变。影片中的阿甘被同学告之:“No raccoon,,,,niggers,And they want to go to school with US,”(不是黑熊,是黑鬼,他们想和我们一起上课。)英文nigger和negro都带有贬义,尤其是nigger词。negro一词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还算是一个中性词,但是nigger是带有歧视的贬义词。

2,种族关系和种族歧视。

一直以来,美国社会都没有解决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关系。美国于1776年7月4日建国,但直到1862年,当时的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中,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人奴隶获得自由;1865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奴隶制在美国才最终废除。但是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第一天开始,直到今天,黑人还没有获得政治经济的最终胜利。

影片的女主人公珍妮在越战后与阿甘重逢,此时的珍妮已经成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她的一位同伴很激动地对阿甘说:“Our purpose here is to protect our black leaders from the racial onslaught of the pig who wishes to brutalize our black leaders,rape our women and destroy our black communities,”(我们的目的是要保护我们的黑人领袖免遭种族袭击,那些白人只会伤害我们的领袖,强暴妇女。以及摧毁黑人社区。)由此可见,美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已经成为美国政府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在社会地位与权利、文化与教育、经济地位方面仍受到种种限制,白人的种族优越感尚带有普遍性。尤其是在贫富差距这个层面,美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据沃尔夫统计:在1995年,美国黑人中等家庭的积蓄为7400美元,而美国白人中等家庭的家庭积蓄为61000美元,相当于黑人的8,24倍。

三、美国文化就是宗教文化

影片中的阿甘在接受电视访谈中提道,中国人民什么都没有,人们也不上教堂。同时受访的另一位嘉宾约翰•列依(甲壳虫乐队的主唱)很不可思议地反问:“No possessions? No religions?”(没有资产?没有宗教?)然后主持人发出难以置信的感叹声。因为在美国,超过90%的民众信仰宗教,尤其信仰上帝。

1,多元化的美国宗教文化。

根据2001年美国成年人口宗教信仰的统计表显示,信仰上帝的民众占主流,除此之外,其它各种宗教种类繁多。多元化的宗教文化产生了不同族裔之间不同的宗教信仰。

绝大多数的美国白人信仰天主教、犹太教和基督新教。

美国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五花八门,但是他们的宗教信仰中没有天主教、犹太教和基督新教,因为在欧洲移民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模式,其中包括天神崇拜、自然崇拜、灵魂崇拜、魔根崇拜、萨满教。

拉丁美洲的移民多数信仰天主教,由于这些国家曾经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他们所信仰的天主教是从西班牙或葡萄牙继承下来的,与美国天主教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很多拉丁美洲裔人具有非洲血统,所以很多人信仰欧洲宗教与非洲宗教相混合的宗教,例如,许多古巴移民信仰圣托维亚教(意为“圣徒之路”)。非洲裔的黑人主要信仰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及巫术。通常,美国的黑人教会被认为是非洲传统宗教模式和基督新教的结合体。亚裔人包括华裔、印度裔、日本裔、韩国裔等,其宗教信仰相当复杂。除了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以外,多数亚裔人还信仰佛教、道教等。值得关注的是,有相当多的亚裔人没有宗教信仰。

美国社会普遍认为,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多元化的宗教文化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的意识形式。

2,WASP文化与PCJ文化。

在20世纪中期以前,美国的宗教文化长期被WASP文化占领。WASP是英文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的缩写,意思为“盎格鲁一萨克逊~白人新教徒”,该词于1964年由迪格比波茨尔首次使用。原义是指美国的基督新教。在WASP文化的盛行时期,包括天主教、犹太教在内的其他宗教教派,都被认为是非主流的边缘文化。如果说美国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那么美国的主流文化就是一种基督新教文化,但是这一局面已经被改变。进入20世纪以后,基督新教慢慢走向衰弱。在《独立宣言》发表的1776年,信仰上帝的美国人中有80%是基督新教教徒,这个数字在1987年减小至64%。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PCJ文化慢慢形成了,E11Protestant Catholic Judaism Culture,称为“新教一天主教一犹太教”。基督教在与其他宗教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慢慢失去了以往的主导地位,这是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电影插曲透视美国的边缘文化

电影插曲是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以音乐歌曲的形式,也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在影片《阿甘正传》中,除了Jesus on the Mainline为原创歌曲,其余的40多首插曲皆为当时的流行金曲,包括英伦乐队甲壳虫的Imagination,流行音乐教父Bob Dylan的Rainy Day Woman,摇滚明星猫王Elvis Presley的Hound Dog,民谣皇后Joan Boaz翻唱过的Blowing in the Wind,流行音乐组合Tony Oriando and Draw的经典歌曲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0ld 0ak Tree,音乐组合The Mamas and the Papas的California Dreaming。

在《阿甘正传》中,还有这样一个镜头值得关注,当阿甘在越战中给珍妮写信时,响起美国著名组合The Mamas and the Papas(妈妈爸爸乐队)的歌曲California Dreaming(加州之梦),伴随着歌词“AII the leaves are brown,and the sky is gray,I’ve been for a walk,on a winter’s day,I’d be safe and warm,if I was in L.A. California dreaming on such a winter’s day”(树叶转黄,天空灰蓝,我在一个冬日里散着步。如果这是在洛杉矶,既安全又温暖。加州梦在这样的冬日中升起),珍妮跟随嬉皮士前往加利福尼亚州,此时的加州正是美国反主流文化的中心。

1,“反主流文化运动”,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曾掀起了一场“反主流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也被称为“反正统文化运动”、“青年文化运动”,还有人称之为“文化革命”。这场反主流文化运动,主要是由于青年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包括社会主体、文化形式等,其具有两种活动形式。一是组织各种团体,提出各种口号和要求,决心推翻现存美国制度;二是消极遁世,自我消遣,大有醉生梦死之势。后一派主要指“嬉皮士运动”,嬉皮士的活动包括崇尚摇滚乐、吸毒、群居等。影片中就出现了女主人公珍妮因为吸食毒品过量而产生幻觉,差点从高楼上跳下去自杀的情节。

2,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主流文化在英语中被称为Main Stream,stream这一词解释为“水流”,所以非主流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支流”,也有学者称之为“边缘文化”。

从人种和阶级的角度来看,白人是主流,有色人种是边缘;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基督新教是主流,包括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在内的上千种其他宗教是边缘:从阶级的角度来看,中上层阶级是主流,下层贫困阶级为边缘。这些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存在着碰撞与融合,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在建国前,美国白人大多从西欧、北欧移民过来,而黑人是从非洲移民过来的。由于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黑人更宁愿把自己叫为“非洲裔人”(African American),而不是“黑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黑人在早期的美国都是白人的奴隶,由于美国南方的白人主要信仰基督新教,因此大多数黑人也追随主人成为了新教徒。但是黑人奴隶们并不是简单地接受了上帝,他们同时又依照根植于灵魂深处的非洲宗教的概念重新诠释了基督教的一些要素。所以美国黑人基督教是对“非洲元素”和“基督教元素”的结合。

在美国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撞击的过程里,亚洲裔人对白人文化的抵制,甚至冲突是最为艰巨的。美国文化就是宗教文化,但是来自东方国家的移民对宗教信仰并不是那么热心,许多人都是无神论者。同时,美围白人主要是基督教徒,而亚洲教徒主要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东方传统宗教。基于服从整体利益的习惯,亚洲裔人也有移民美国后皈依基督的例子,许多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也渐渐地美国化。主人公阿甘的人生经历就是现在美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反讽式的阿甘哲学不仅得到了当代美国人的认同,而且为外国人了解美国文化搭建了一座桥梁。作为励志大片,主人公阿甘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对信念的坚定。从电影中折射出来的美国文化更令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美]Perry Miller,Nature’S Nation[M],Havard University Press,1 967,

[2]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人民出版社,2006,

[3][英]Andrew Lyan著,霍斯亮译,英语电影赏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胡文仲,英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5]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索[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杜云云,史军华,《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解读[J],电影评介,2008,

[7]魏丽娟,电影《阿甘正传》的英文原版台词赏析[J],电影评介,2008,

[8]刘捷,简单与复杂的完美统一——影片《阿甘正传》音乐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

[9]独立宣言http//www.chinaengliskcom.crdatml/2009-03/30129p2.htm1.

[10]《阿甘正传》台词.http://www.imsdb.com/scripts/Forrest-Gump.htm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