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岛秘境——南海岸的季风(探访东山岛澳角村/岐下村/西港/大帽山)

标签:
旅游 |
原标题:《蝶岛秘境-南海岸的季风》
图/文 @iSea海滨
东山岛简称陵岛。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因主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中国第七大岛,介于厦门市和汕头之间,位于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的南端,东濒台湾海峡,西临诏安湾与诏安一水之隔;东南是著名的闽南渔场和粤东渔场交汇处;北经八尺门海堤,同云霄县接壤,其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
http://www.ds123456.com/jz/show.php?itemid=52
东山岛东南沿岸有南门湾、屿南湾、马銮湾、金銮湾、冬古湾、乌礁湾、澳角湾、宫前湾七个海湾,它们呈月牙形,首尾相接、绵延30多公里,洁白的沙滩背靠葱茏的林带,环抱着清澈的海水,是天然的海滨浴场。湾内小岛星罗棋布与浩瀚的大海交相辉映,构成一处天蓝、水碧、沙白、林绿、海湾美、岛礁奇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
探索小岛南海岸
东山县的旅游开发的较早,有两个国家四A级景点:风动石景区和马銮湾海滨浴场,但这仅仅占不到东山岛旅游资源的10%;旅游经济实际上也不是东山的民生经济基础,打我懂事起,岛民还是以渔业养殖为主,讨海人才是印在东山岛人身上的烙印,艰难且悲壮。自古以来东山岛的地理位置与史迹变迁,在这座岛上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色彩与厚重的历史印记,才是这座岛真正的灵魂。
本篇不讲历史人文,以9月7日和几位东山的摄影爱好者自驾行,带大家走入东山岛南端的几处未被开发的东山岛原汁原味的南海岸风光。作为摄影人,旅游攻略写的不多,行程的指引不足,还请包涵!(同行有@我是海边人
@东山岛亮光(本地人)@瀚海幽澜 及两位没玩微博的东山本地摄影爱好者。)
路线指导还是有的:
1、自由行路线:从东山县城车站,搭往沃角的中巴,班次很多,约10~15分钟一班,即可前往澳角村。
2、自驾路线:沈海高速,前往东山县城,经陈城镇,往澳角村。导航目的地“澳角渔港”。
东山岛旅游主要的路线基本都是在东北端,以风动石景区与马銮湾浴场为主。而在岛的南端保留着原生态的渔家村落生活。几乎没有游客踏足此地,得天独厚的海湾环境与为数不多的山丘地貌,隐藏着令人惊艳的景致与风情。
澳角村海上风光-岐下村海上活鲜餐厅-西港海堤牡蛎养殖-大帽山原生态风光
交通导向图
澳角村-天涯澳角
澳角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三面环海,与台湾隔海相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前后有两个半月形的沙滩,构成一个"X"形的海湾,一个向南,一个向北。这两个沙滩有一个奇异特点:春夏来临时,东南季风劲吹,南边的海滩涛声阵阵,北边的沙滩却温柔平静。秋冬时节东北季风盛行,南边的海域,清静恬然,而北边的海域则巨浪奔涌,形成巨大反差。两道金色的沙滩绵延漫长,渔港迂回曲折,岛礁星罗棋布,礁石错落,姿态万千,海滩、山峦绿树覆盖。登上大肉山,极目远眺,势无际涯的湛蓝大海尽收眼底,天光云影,海天一色。
当天9:00,我们一行从铜陵镇出发,抵达澳角海港,这里沿海岸修了一小段木栈道与观景台,有停车场,依山还修建了一个小型的公园,因为游人较少,很是清静,著名的虎屿可以在这个角度观看。一处天然的石壁上的印有“天涯海角”字样。这个半月形海湾,一边是渔家民居,一边是无际的大海,视野开宽。沿木栈道旁边的小路可以直走到浅滩。
这里没有游客中心也没有任何兜售的小贩,饮食自带,当地人不靠这个生活,他们还是保持着原始的渔家生活,讨海。你可以在这里吹海风、淡人生、拍照、发呆…没人的时候,你想玩下天体也没人打扰你,只是别吓到路过的渔家阿婆与阿妹。
穿过村庄登到大肉山半山腰即可俯瞰前后有两个半月形的沙滩,构成一个"X"形的海湾,一个向南,一个向北。一片渔家民居群分开两个海湾,一边是海一边是港,大肉山的山顶因为有驻军,是上不去的。
岐下金风湾渔家傲
12点左右,我们离开澳角村,肚子饿了,我们要去下一站,岐下村,这一站是为吃货准备的。岐下村位于东山陈城镇西南端,岐下金凤湾码头是东山岛比较原汁原味的活鲜海上餐厅,原生态的海上港湾,四周都是海水,用木桥连着,漂浮于海上。享受蓝天海景,阳光的温暖,大海的澎湃。海风吹来,倦意立消,吃完都舍不得离开。
金凤湾是个风水宝地,亮光在码头位置告诉我观察前面的一个山丘,在他的指导下,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凤穴”;这个码头原来是一个鲍鱼养殖基地,当时的海上餐厅还不是很成规模。两年前来了个领导,被当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感,建议这里可以建一个“金凤湾渔家傲”的海上餐厅,于是码头一字排开建起了海上餐厅,由于缺少后续的推动,名气不大,但海鲜确实非常棒,价格也公道,东山的当地人经常举家开车过来饕餮,大啖海鲜。由于餐厅建于海上,活鲜都是养在天然海水的网箱上,品路多样,鲜活美味,是特色。
落座于漂浮在海上的餐厅,有种随波轻荡的感觉,午间正逢海面南风吹来,倦意立消,享受着海鲜盛宴,四下清凉。餐后来一杯清茶,通体舒泰,直想安然多呆一会,如果不是吃客很多的话,老板是不会赶你走的。再说说价格,宰客现象是不存在的,按当天我们的标准,6个人10菜2汤,四百余元;人均80元吧。反正一切都是明码实价,不放心的亲点菜前跟老板确认,海边人朴实,不会骗人。
天然海上养殖(牡蛎场)
用完午餐,享受着海风到两点多,可以用依依不舍地离开去形容离开的画面,带着满足,出发吧,去大帽山,在去大帽山的路上,路过西港海堤,靠海的一边是一小片牡蛎养殖场。
蓝天白云下,一串串挂在竹架上的海蛎,引来一群鹭鸟,不由的你不停下来,拿出相机,开始卡嚓。
牡蛎的养殖方法较多,随着养殖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这片插竹养殖。东山岛多处海湾,有各种海产养殖。以东山鲍鱼更为出名,《舌尖里的中国2》就曾提过。
大帽山村探秘
拍摄完牡蛎养殖场,我们继续驱车前往大帽山村。
大帽山海拔不高,建有大规模的风力发电,一排排的大风车架设在这片山丘的上;一个风车阵,总共有10台耸天入云、傲然临风的大风车,每台风车就是一个发电机组。这些大风车,散布在山岭的上下,亭亭玉立,错落有致。在蓝天和白云的辉映下,白色风叶随风慢慢转动,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大帽山原本名气并不大,却是东山岛上的一个秘境,自2011年就曾发现新石器文化的遗存有东山大帽山遗址(距今约5千-4千年),引起全球的轰动,引来一批考古学者来此研究。在今天我们的行程中,在大帽山主峰间发现一处,疑为新石器时代的史前岩画,是这次大帽山之行的意外收获,使本次的行程更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称为秘境的发现之行。
去大帽山的路虽然不太好走,因为从赤山林场的路正在修,不好通车。我们从硅砂矿的小路前进,几次不得不下车减负,才把车开上去。得益于当时建设风力发电站时就没建了通车的山路,车可以一直开到主峰下。但接下去要上主峰就没有路可走了,需要攀爬一段接近45度的险崖。而当天被发现的岩画就是在这段险崖的中间。
攀爬这段险崖,真正体验脚下地狱,眼中天堂。
历经艰险,终抵顶峰,在山上俯瞰,在这景致里,完全忘了过程中险难,整片海湾映入眼中。站在山上,放下相机,让风吹动发际与衣袖,眼睛闭上片刻,去倾听这大自然的声间,睁开眼睛去欣赏这美景。所谓旅行的过程与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此时用心灵与自然的交汇。
感动够了,开始按快门吧!
赶在天黑前下山吧,那段惟一下山的险崖还是需要全神贯注、小心奕奕地爬行的。(这里有段插曲,亮光在一年前探得一条下山的小路,在经过一年的变化,几乎被荆刺覆盖。这条小路象是段废弃的战壕,但由于树木的生长,落叶断木已经埋掉了下山的通路,在探索性前进了一个小时后,已经被完全隔断。经过几次尝试,天快黑下来了,不得不原路返回山上,重新从险崖上,攀爬回到路面。在@我是海边人的帮助下,一行人得已安全下山,过程中险象环生,还是我那左脚跟部还装着八根术手内固定的钢钉,左脚几乎不太能用上力。)
下山的时候,海面上飘来一片雾,几分钟内能见度降到2米不到,但是在雾气过后,我们运气好,遇上今年的最美的晚霞,就一直拍摄到天黑才开车下山。
后话:
“风景,在路上,别看我,看路”,是我对自己的铭。用脚步丈量大自然与心灵的距离,用相机记录那些大自然的美丽画面,是我执着的追求,然而对于家乡东山来说,我更多的想用相机去记录那些过去的年月。这两三年断断续续在微博发过很多关于东山岛的人文风物,却发现远远不够,这个岛上发生过很多的故事,我真想告诉你们,需要时间。东山岛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做为一个与旅游有关的岛来说,来旅游的人眼中的东山岛,并非东山岛的全部,坐着旅游大巴也好,自驾游也好,仅风动石景区与夏季的马銮湾,也许不如名山大川般让人有震憾的视觉与体验。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慢慢发现东山岛美,我会继续拍摄东山的每个值得看的、玩的的地方,与旅游无关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