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5-05-16 17:23:29)
标签:
教学 |
分类: 教学设计或说课 |
天长市第一小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和阅读能力,所以在生字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他们已经初步掌握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文教学时应重在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感受作者的语言美。此外,学生的习作能力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需写精写美,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为运用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理念: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生命气息,一切都是自由的,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作者通过细腻而活泼的文笔,重点描述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虽是普通之景、平凡之事,内容看似零散,但形散神聚。教学时,将以“自主圈画——汇报交流——品读悟情”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披文入情,因文悟道”,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自由,体会作者对祖父、园子的眷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溜”“种”等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利用图片认识“蚂蚱、倭瓜、狗尾草”等动植物,理解“谎花、溜平”等词语意思。
2、抓住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活动,感受“我”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体会祖父的慈爱,领悟“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了解萧红和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抓关键词句,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2、体会萧红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说一说这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问题,有效地勾起了学生对园子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再探园子的欲望。学生对园子的整体性感知,有助于后文对重点句段的剖析,从而达到“因文悟意,因意悟情”。
二、品读感悟,明意蓄情
(一)园中事,品自由之人
1.初读文本,自主圈画
⑴我跟着祖父在园中都做过哪些事?速读课文第3~12自然段,找出答案。
2.品读文本,交流悟情
⑵“我”在园子里做的事可以用文中的哪一个词来概括?简直就是在——瞎闹。
⑶能结合这些事情,具体谈一谈“我”是怎么瞎闹的吗?
⑷生交流。
⑸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悟,指导朗读
3.回读文本,宣泄情感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段文字,读出“我”的自由、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的情感必由真实的体验方能迸发,阅读是情感体验和表现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在此设置问题链,由“瞎闹”一词为突破口,分散引入到文本中的关键词句,给予充分的质疑与思考,在品读中感悟,获得真实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园中物,议自由之景
1.初读文本,自主圈画
(1)在这园子里,除了萧红是自由的,还有什么是自由的?
(2)出示第13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出示自学要求:细细品读第13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活”与“自由”?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的?
2.品读文本,交流悟情
预设一:“花开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景物的生机与活力。
(2)萧红是怎样写出这份生机与活力的?
(3)指导朗读。
预设二:“倭瓜……也没有人管。”
(1)交流阅读体会。
(2)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别之处?
(3)指导朗读。
3.笔尖流淌,宣泄情感
(1)同学们,从“我”在园中的做的那些事当中,我们已经充分体会到了萧红的自由,为什么这里还要写景物的自由呢?
(2)小结写法,练笔写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及特殊写法,通过“变句为诗”、“小练笔”等炼词炼句的训练,学生深受感染,将外在的文本语言内化为内在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园中情,感悟爱之源
1.是谁给“我”带来了这份快乐和自由?
2.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祖父对“我”的爱。(小结板书)
【设计意图】:“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前两环节充分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教学回归整体,感悟祖父对“我”的爱,提供了保障。
三、内外结合,情之升华
1.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萧红,给了她快乐和自由。所以,她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出示“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只住着我的祖父吗?为什么单单提到了祖父?
2.补充资料,介绍作者,感受园子的精神意义。
3.作业
阅读《呼兰河传》。
【设计意图】:课外资料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学生的情感沐浴在作者对祖父、园子的深深眷念之中,同时也产生了阅读《呼兰河传》的欲望。这一环节的设计,凸显地不仅仅是学生情感的又一次升华,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