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2018-09-17 10:33:59)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教学资源 |
一、教学内容:
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并能正确的读写,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3、在建立数概念和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为了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强调学生手、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在计算教学方面,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多种想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答案。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迎接海鸥回来的情景,借助问题:“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产生数海鸥的必要性,引入对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数一数、拨一拨、引导学生掌握数数的顺序,感悟数的大小,并重点突出对11和20这两个数意义的学习,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数的组成及数的读写方法。第2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给海鸥喂食的情境,借助问题:天空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和还剩多少桶鸟食?引出计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学习,认识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完成对“几加10”、“10加几”的教学。“10几减10”安排在自主练习中。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
难点:20以内数的写法。
五、课时安排:5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信息窗1 迎接海鸥
11——20各数的认识
2课时
信息窗2 喂海鸥
十几加几 十几减几
2课时
智慧广场
1课时
第1课时
课题:信息窗1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8页信息窗,自主练习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正确读写,认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知道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数感,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练习纸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你们喜欢大海吗?让我们去看看现在海边的美景,怎么样?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3、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选择性板书)
生: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生:
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1)数一数
师:大家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海鸥?
师:到底有多少只?数数看!
你是怎样数的?
(2)摆一摆
①用小棒表示
师:11怎样表示?如果一根小帮代替一只海鸥,11只海鸥要用多少只小棒?
师:想办法怎样能够一眼就看出11根小棒。(学具操作,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的摆法。
②优化摆法,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
师:我们有这么多的摆法,哪种能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
生:一捆10根,再加1根就是11根。
演示讲解:把10根捆成一捆10个1就变成了一个十。(板书:10个1是一个十)
③学习11的组成
师:我们1捆小棒代表一个十,再摆几根就是11?
那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演示、生说、板书: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同桌互相说说。
(3)拨一拨
①拨11
认识计数器,师:数宝宝和我们一样也要排位的,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十位,第二位是十位。
在计数器上个位拨1、2、3----10,只有十个珠子,怎么才能拨11呢?
师:我们可以把这10个珠子合起来换成十位的1个珠子,也表示一个十,在个位上拨1个表示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②写数
师:这个1对应什么位?(十位)我们就在十位写1,这个1对应什么位?(个位)
就在个位写1.
11读作:十一
(4)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和计数器认识了11,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估计有多少只海鸥?
数一数(20)
用小棒摆一摆
让学生演示摆法,看看哪种摆法更简单?
演示用小棒摆的过程:一捆是10根,20根捆两捆。
师:一捆表示一个十,两捆表示几个十?(板书:2个十是20)
2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
引导2个十就是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
写作:20读作:二十
3、教师小结
师:通过数数、摆一摆、拨一拨认识了11-20这些数字宝宝。揭示课题
我们来数一数吧
三、巩固练习
1、练习数数:11数到20、20数到11
做自主练习第3题
2、变式练习
填一填:
教科书第78页的第1、2、4、5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个十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11里面有一个十和一个一。
2个十是20
11、12、13、14、15、16、17、18、19、20
第二课时
课题: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1、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11数到20
20数到11
单数数
双数数
(2)拨数练习
、写数练习、并说说组成
(3)比较大小
猜数游戏:师说生猜
如:出示10,有一个数
比10大的多,猜一猜是多少?
同桌合作。
2、练习
第8题
比较大小
第9题
估算练习
第10题
小蝌蚪找妈妈
第11题
按规律填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11、13、15、17、19
12、14、16、18、19
信息窗2
课题:海鸥回来了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
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较快、准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4、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填一填。
(1)1个十和5个一是(
)。
(2)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7 = 10 +
( ) 13 = (
) + 10
12 = 10 + ( )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鸥图,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看看海边的美景,怎么样?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充分提问,教师筛选有价值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进行板.如: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3)还剩多少桶食物?
三、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说,感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出示算式:12+3
你想怎么算?
(1)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2)同桌说说想法。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生:直接用小棒算的是15
生:12接着数三个数是15.
生:2+3=5
10+5=15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啊?第三种
师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独立解决第2个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4、解决第三个问题:还剩多少桶食物?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怎样列式?板书:17-4=
怎样计算?利用学具摆摆、算算。
交流算法。
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说说计算过程。
5、指导认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学习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
学生随便说一个加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独立计算,比一比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不同的,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
2、第2题
叙述图意,独立计算
3、第3题
独立计算,比一比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不同的,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
4、第4题
看图列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板书设计:
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海面上有多少只海鸥?
先算:2+3=15
再算:10+5=15
3、还剩多少桶食物?
17
-
4
= 13 (桶)
第2课时
课题: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的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复习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2、口算练习
12+3
4+14 15-4
17-7 说说计算过程
二、自主练习
1、第6题
完整的叙述图意,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2、第7题
指导读题,说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怎样列式?为什么?
引导:一共捉的-小青蛙捉的=妈妈捉的
3、第8题
学生独立填写,说说怎样想的。
4、第10题
学生独立做。
5、聪明小屋
找一找哪个数与其它数不一样?为什么?
课题: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内容:第85页
移多补少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芳芳和晶晶进行做纸花比赛,想知道比赛结果吗?
出示情境图。
师: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芳芳给晶晶多少朵,两人的花一样多?
活动二:
1、让生独立思考:你有什么办法使晶晶和芳芳的花一样多?
2、汇报想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验证想法:可以摆一摆、画一画来解决
师画直观图验证哪种方法正确。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以后我们可以借助直观图来帮助解决。
活动三:对比思考
1、看图对比
问题一:芳芳比晶晶多几朵
问题二:芳芳给晶晶几朵,两人同样多
引导思考:问题一是求多出来的部分,问题二是求移动的部分
让学生理解:先算找出多的部分,多4移2,也就是移动多的部分的一半。
2、如果芳芳比晶晶多8多,芳芳要给晶晶几朵才一样多?
学生思考,用刚才的结论找到答案。
自主练习:
1、第1题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图中移多补少,移动多的一半。
2、第2题
让学生独立画图解决。
3、第3题
学生独立解决。
4、第4题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右边有多少人?
要学生理解左右人数要相等才能开始比赛,这也是移多补少的问题。
借助直观图解决。
5、第5题
兔哥哥有9个萝卜,送给弟弟1个,他们一样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两只兔都有8个,有一个是哥哥给的,弟弟应该是7个。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在智慧广场学习了什么?移多补少的问题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以后小朋友要多留心这样的问题。
前一篇:四、认识位置
后一篇:六、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