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谍中谍5》为例,说说国内品牌怎么植入进好莱坞电影~

标签:
娱乐 |
导读:
9月8日在内地上映的《碟中谍5:神秘国度》,9月23日累积票房已超6亿,观众对于好莱坞大片的追捧热度持续升温。
伴随着电影的火爆票房和无数人对阿汤哥的痴迷,营销人则把关注点放到了影片中的品牌植入合作和营销策略上。
《谍5》中的国内外品牌植入,自然而和谐
相信很多人仍对去年《变形金刚4》中某些产品的广告植入烂俗效果印象深刻,这其中的国产品牌有:伊利舒化奶、怡宝矿泉水、武汉周黑鸭、中国建设银行卡等等。
该片带来的广告情节和画面植入,用网友的话说就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刻意迎合,分分钟让人出戏的节奏”,从而引发“国产品牌适不适合乱入好莱坞大片”讨论。
而《谍5》上映之后,数家国际国内品牌的植入效果,竟然出乎意料地大获好评,观众们也津津乐道。
★ 宝马:情节植入,《碟中谍》全系列系列忠诚广告商,本片在各场景中完美呈现了新7系、M3轿跑、X5 xDrive40e、摩托车S1000RR等车辆的尊贵、安全、性能、高科技等特点。
★ 戴尔:场景融合,Dell的环绕式音响效果与大屏的迅速切换估计会俘获很多游戏狂的心。虽然我们不建议工作时间打游戏,但你发现原来广告也可以不用很严肃。
★ 天梭:特工装备,雷纳在片中戴的智能天梭手表很是抢眼。除了影片中简单的倒计功能,据说它同时搭载指南针、天气预报、GPS定位、LED触屏等功能,还可以太阳能快速充电。
★ 诺基亚:特工装备,从上一部的iPhone变成Lumia 930,手机商竞争表现在了影片植入中。
★ Surface:特工装备,没有太多定格的近景镜头,很容易被忽视。
★ TCL:场景融合+特工装备,TCL曲面电视H8800算是本片国产品牌的唯一代表,但仅凭远景曲屏画面和非刻意的功能掩饰很难让观众记住。
★ 阿里影业:投资方片头曝光,张静初作为中方演员的微弱戏份。不算严格的植入,但阿里影业堪称本片娱乐营销的中方大赢家。
影视作品中的广告植入,需要做到产品与内容的契合、与场景融合,在好莱坞电影中亦不例外。导演们会根据剧情中需要的产品而选择最合适的客户,这就需要营销公司电影剧本的创作初始阶段就介入,通过对剧本和场景的分析为客户提供最佳的合作建议。
中国品牌进军好莱坞,国际化的诱惑
比电影中常规广告植入,更复杂的是为品牌定制电影,2003年上映的《偷天换日》就是一部为MINI Cooper定制的电影,宝马总共提供了32辆MINI Cooper参演。而苹果公司在好莱坞的布局,则是通过PGEM公司的种子和道具库计划,将布景师、道具师、导演和演员等培养成苹果产品的忠诚使用者。
★ 中国艺人进军好莱坞,亚洲面孔在电影中的露出,为品牌商们的进击打下了基础;
★ 中国电影市场贡献了全球票房增量的75%(2014年艺恩数据),中国观众成为好莱坞亟待拉拢的人群;
★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也需要有面向国外消费者/用户的传播渠道;
★ 阿里影业、腾讯影业、万达影业、乐视影业等资本雄厚的中国影业公司开拓国际业务;
★ 4A广告公司发力娱乐营销业务(WPP收购中国影工场),合润传媒、影时尚传媒等本土公司,以及拥有专业制片公司的PGEM等,都能为中国品牌在国际化娱乐营销中施展拳脚提供服务。
所有的因素,似乎都促使中国企业在好莱坞的广告营销额逐年增长、品牌数量增多、合作形式更多样。
只是,好莱坞的娱乐营销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广告行为,成功和失败差在毫厘,因此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也是全球化的。
【Via:网络】
我在好莱坞
你不在好莱坞,我在。
人不在好莱坞,镜头在。
提供最有价值的好莱坞资讯
一手资讯,热辣点评,大牌专访,行业干货。
从此不当时差党,一样成为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