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在好莱坞
我在好莱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91
  • 关注人气:2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ollywood·观点】数字电影的胜利?胶片电影的死期?

(2014-12-24 17:32:59)
标签:

娱乐

导语:2014年有三分之二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全部或部分使用胶片——而非数码摄影机——拍摄的。

浮华城里的人们既创新又怀旧,因此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他们的世界完全被“赛璐珞”统治,它曾是电影拍摄、剪辑以及发行到影院时所惯用的介质。

许多人会这样对你说:传统胶片具有数码文件根本就无法重现的东西。

但在如今这个数字时代,胶片电影还能走多远?

 

By Helen Alexander and Rhys Blakely



翻译:keyloque(微博@keyloque)


校对:一个Delpy(微博@一个Delpy)


35mm胶片电影行将就木


https://mmbiz.qlogo.cn/mmbiz/bkRqXyNnQvQJWIS1GoeLDTMfIBU6sAI97dgOGvGvXFibZCIJibjMU7BoHRM5OzLm6r2MkPPMzKkZibYgUAziaSWPpw/0


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显得有些担忧。这位奥斯卡奖获得者正注视着风云莫测的电影业——尤其新的数字电影影片格式这一涌动的暗流。“单单这一项技术就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他说道,“因为总有人在想方设法赚钱。”


他说起了他的老式卷轴胶片机。他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求学,刚上手Super8摄影机之时(他的第一部小电影拍的是自己乘公交车回家),便已经开始用它拍电影了;而现在他似乎已经把它当做自己的缪斯了。“胶片中有种浪漫韵味,”他说,“有一种魅力——仿佛它能呼吸一般。胶片给人的感觉更加……怎么说呢,或许更有“人情味”?”


然而,和所有的人类创造物一样,35mm胶片行将消亡。派拉蒙成为美国第一家宣布不再使用35mm电影拷贝的大电影制片厂。将来该公司或许会时不时地破个例(来安抚它的大导演们),不过《王牌播音员2:传奇继续》(Anchorman 2: the Legend Continues,2013)事实上可以说是帕拉蒙最后一部以胶片拷贝格式发行的影片。


派拉蒙一度对此秘而不宣,好让人认为它其实并不愿意成为同行中第一个与好莱坞光辉过去决裂的厂商。然而,90%的美国银幕已经完成了从35mm胶片到数字化升级这一转变。特艺集团(Technicolor)已经关闭了它的最后一家胶片实验室;富士胶片株式会社(Fujifilm)不再生产电影胶片;柯达(Kodak)作为硕果仅存的生产厂商,也于2012年宣告破产,近日在和制片厂洽谈,为破产重组而作最后的努力。到了2013年12月,《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成为第一部只采用数字格式发行到影院的主流大片——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本片导演、声名显赫的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也曾是胶片的拥趸。


数字电影能否持续被“宠爱”?


https://mmbiz.qlogo.cn/mmbiz/bkRqXyNnQvQJWIS1GoeLDTMfIBU6sAI9m8BzbOempyE8XBssiaOc7ZMKWS9rlG01Moiaabdsbica8gvSf5PKrbHEw/0


人们曾认为,向数字化发行的转变,可以为电影工业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成本,但电影业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许多艺术影院无力购买售价高达6万到15万美元的数字放映机。在好莱坞自家后院里,有很多依靠赞助人资助而得以存活的独立电影院,比如2007年被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拯救下来的洛杉矶New Beverly Cinema影剧院【洛杉矶最著名老式艺术影剧院,始建于1920年代,曾做杂耍场、夜总会使用,1950年代末改为影院,2007年被昆汀大手笔收购。译注。】。这座影剧院虽有些破旧,但极具艺术感,而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找到大量无从寻觅的35mm胶片电影。


电话另一端的声音,如同一位兴趣盎然的品酒师,向你描述帕图斯(Petrus,世界顶级红酒品牌)葡萄酒的醇美滋味一般。不过连这座顽强抵抗的城堡也开始出现缺口了。塔伦蒂诺曾说,如果哪天New Beverly抛弃了35mm胶片,他就把影院付之一炬。不过现在他要三思了,因为这家影院现在也配备了一台数字放映机。


普通观众能否分辨出用模拟胶片(analogue film)和数字技术拍摄的影片的差别,这还有待讨论。随着数字技术在模仿胶片细节与胶片质感方面能力的提升,两者之间的鸿沟已不复存在。但这种转变是举足轻重的。它改变了电影的摄制和展映方式。长远来看,它会决定两者的生死存亡。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一批保守派人士要为保护35mm胶片而斗争。其中就有麦奎因(McQueen),他虽然不反对数字电影,但却也不愿看到胶片电影重蹈默片时代的覆辙。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也是一个固执于胶片的电影人。2011年圣诞节前夕,他邀请了圈中的一群知名影人——迈克尔•贝(Michael Bay)、布莱恩•辛格(Bryan Singer)、乔恩•费儒(Jon Favreau)、伊莱•罗斯(Eli Roth)、邓肯•琼斯(Duncan Jones)和史蒂芬•达德利(Stephen Daldry)等,众人本以为是去参加蝙蝠侠电影《黑暗骑士崛起》的几场戏的提前看片会。


落座之后,他们的东道主才抖出这段出人意料的告白。“我请各位来另有所图,”诺兰说道。


他关注的不是电影的发行和放映(这是影院的事),而是电影的拍摄(这是拍片现场之事)。他解释说,《黑暗骑士崛起》是用胶片拍摄完成的,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但他担心以后自己会没得选择。他想让导演同行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保护35mm胶片以免它走向灭亡。《洛杉矶周刊》(LA Weekly)率先报道了这次小集会,还添油加醋地写了个斯皮尔伯格式的戏剧性幕后故事。


“这是一场蔓延整个好莱坞的战争:一场格式之战,”周刊写道,“一方是35mm胶片的守卫者诺兰。100多年来,胶片虽成本颇高,但一直都是电影摄制、剪辑和观看的主导媒介。而战争的另一方,是数字技术的支持者,因为它更廉价、更高效、更大众。”


战斗的舞台已经搭好,数字VS胶片的生死之战。


https://mmbiz.qlogo.cn/mmbiz/bkRqXyNnQvQJWIS1GoeLDTMfIBU6sAI9d0ZA9NNFMgY9yY1Mq1MNR1a5icWj9xsprCTuEBVRHWex2gAI3U17aWA/0


许多导演对数字技术极力模仿胶片的美学特质疑惑不已。“既然你已经有了胶片,何必再去用其他的东西来模仿它呢”史蒂芬•麦奎因问道。好莱坞大多数问题背后的答案都如出一辙:金钱。


电影业这几年的财务状况一直不明朗。然而就在去年,好莱坞却在美国本土票房方面扭转乾坤,创下了110亿美元的记录。对此,电影公司和影院运营商的贡献可谓是平分秋色(后者主要靠高利润的速食食品和饮料来增加盈利)。同时,由于DVD销售持续下滑,家庭娱乐设备市场在几经波折之后渐趋稳定,在去年取得了180亿美元的收入。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HD数码格式下载量高达50%的攀升,其收入首度超过10亿美元。


2010年,环球电影公司前主席汤姆•波洛克(Tom Pollock)曾表示数字发行是制片厂商的“理想选择”。其他人也预见这将是独立电影创作崭新的黄金时代。导演麦克•菲吉思(Mike Figgis)曾因《远离赌城》(Leaving Las Vegas)荣获1995年奥斯卡两项提名,并在2004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奉献了他另一部数字电影。被问及未来是否会成为数字电影的时代时,他说:“我希望是这样的,因为如果电影人不能掌控制片经济问题的话,我也不会再对电影感兴趣了。”


https://mmbiz.qlogo.cn/mmbiz/bkRqXyNnQvQJWIS1GoeLDTMfIBU6sAI9LibGdFa6YkRxjGChELCbwW4s8JogDS1ZbmI4wIqU3yz6LubnevIRWXQ/0


2004年时,《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甚至预测:数字技术所节省的开支,将终结好莱坞票房超级大片遭遇滑铁卢的时代。不幸的是,结果却事与愿违,特别是2013年夏季档被认为是好莱坞大片的“哑火区”。《白宫陷落》(White House Down)、《重返地球》(After Earth)、《巨人捕手杰克》(Jack the Giant Slayer)等近5亿美元的总投资以及更多的营销费用,都打了水漂。《独行侠》(The Lone Ranger)制作和宣发费用高达3亿7千5百万,据说它让迪斯尼亏了1亿5千万。


数字革命是好莱坞经济改革的一部分,随着电影公司竞相靠超级大片来争夺国外观众市场,超级预算影片急剧膨胀。独立电影人则离不开投资商的赞助,因此好莱坞影片产量大幅下降。据统计,2006至2013年间这一跌幅达40%。即便如此,胶片电影之死造成的重大影响在数十年,甚至数世纪内仍不会为人察觉,除非未来的影迷们想要进行当代经典影片的重映。


电影格式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一些影片的消失。绝大多数美国默片都已遗失,有声片产生初期至1950年间面世的影片,有半数也湮灭无闻。1930的轻歌剧片《火焰之歌》(The Song of the Flame,艾伦•克罗斯兰,Alan Crosland)没有拷贝存留,它是第一部包含宽银幕段落的彩色片【该片改编自1925年的百老汇音乐剧,完全使用特艺色和华纳公司的“Vitascope”拍摄,曾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录音奖,目前影片有9首歌曲和四段合唱传世。译注】。现存的第一部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有声片——《百老汇的旋律》(The Broadway Melody,哈里•博蒙特,Harry Beaumont,1929),只有一个不完整版拷贝。而《众生之路》(The Way of All Flesh,维克多•弗莱明),这部1927年首映的无声犯罪片,曾替爱米尔•强宁斯(Emil Jennings)赢得一枚最佳男主角奖,如今也只留下五分钟的片段。


https://mmbiz.qlogo.cn/mmbiz/bkRqXyNnQvQJWIS1GoeLDTMfIBU6sAI98TWgtZKtxqUwTb5TibQ8jbDfoakGCHQH6l4icvScY0pG0TCsriae0X1fQ/0


你或许会以为数字电影的“长生不老”特性可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但专家的看法恰恰相反。简•克里斯托弗•霍拉克(Jan-Christopher Horak)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档案馆的负责人,该机构是全球最大的一家影视档案库。“简单说吧,问题在于,根本就没有用于数字文件保护的介质,”他这样解释,“没有任何物理介质,可以让你像存别的东西那样,将数字信息随手存储进去并长久保存。”


史蒂夫•麦奎因早晚也得承认:普通观众无法辨识数字电影与35mm胶片电影之间的区别,但重点不在于此——在乎这种差别的是拍摄电影的人们。哗哗作响的35mm摄影机“就像系在木偶身上的牵线一样”,他说,“它不是给观众看的。”伟大的影片的生命力,源自几乎无法察觉的诸多细节,这个过程虽然不为人所见,却或多或少能让人感受得到。


【via:cinephilia.net】


Tips:“我在好莱坞”送电影票啦,参与方式请戳本期第四条内容查看!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吧!

搜索微信号”wozaihaolaiwu“关注更多好莱坞信息!

 

【关于我在好莱坞】


微信公众号“我在好莱坞”提供最有价值的好莱坞资讯。


你不在好莱坞,我在。人不在好莱坞,镜头在。一手资讯,热辣点评,大牌专访,行业干货。从此不当时差党,一样成为好莱坞达人!


扫一扫二维码,轻松关注好莱坞!

https://mmbiz.qlogo.cn/mmbiz/bkRqXyNnQvQJWIS1GoeLDTMfIBU6sAI9RgUyP6MpNTMY3mHmpibmmVrvcqYYsTLl2tHeae9Z4IEObYwEUmJ3yRw/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