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纪

标签:
健康 |
分类: 杂谈 |
2022年3月,一个奥密克戎幽灵在上海蔓延,普陀女子舞蹈队、徐汇华亭宾馆、市六医院、浦东北蔡农贸市场先后中招。“精准防控”,分区管控,“划江而治”,全市“静默”,人们在疫情面前一时“束手无策”。
其实困难从2月中旬就开始了,当时苏州吴中出现疫情,昆山吃紧,2月15日,上海通往昆山花桥的地铁封了。许多家住花桥,工作在上海的“新上海人”上班通勤成了问题。大舅子的外孙,就是这么一个“新上海人”,他2月14日夜里得到消息,连忙投奔到我家,一住就是三个半月。而其他一些在上海没有落脚点年轻人,因此不得不离开上海回乡另找出路。
我住的小区属于半淞园街道,是3月17日开始封控的,到5月8日成为“防范区”,封了近两个月。这两个月最大的困难是生活,不能出门,散步、买菜、就医都成了问题。买菜靠大楼自发的团购和女儿网上“抢菜”以后的“投喂”,就医,好在我俩不生病。街道就是管组织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救助物资也很少发,直到后来调整了班子才有所改观。据防控办发布的数据,这一波疫情,上海检出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有60多万(大多数是无症状),死亡人数588人。
上海去年春天的这波疫情,比起去年12月的疫情“海啸”,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眼见为实,在这次疫情“海啸”中,我的亲戚家没有一家能够幸免,高中同学群,自报感染者24人,占53%。但是,人们的日子却比去年春天好过多了。绝大多数人,病了一个星期,一个月就恢复了。
“海啸”,来的凶猛,退的也快;今年春天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谁也不敢说。现在,新冠病毒只是与我们“共存”,还没有“消失”。即便新冠病毒与“非典”那样,与我们拜拜了,以后还会有新的有害病毒流传。只是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加强防疫医疗措施,不犯少犯错误,以人为本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