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感冒”

标签:
健康 |
分类: 杂谈 |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病的统称,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我不懂医,只是想从老百姓的视角说一说。
记得小时候,我们叫它“伤风”。冬春季节,天气寒冷,一不小心,伤风嘞。其主要特征是喉咙痛,咳嗽,“鼻涕”。鼻涕,分为“清水鼻涕”和“黄浓鼻涕”。到了“黄浓鼻涕”阶段,一般预示伤风就快要好了。但是,也有衣服单薄,反复被感染的,流涕不止,于是会多了一个“鼻涕”的绰号。
到了中学里,知道“伤风”又叫“感冒”,有时“伤风感冒”连用。我就读的上海中学是寄宿制的,有时教室里“啊粹”一声,有人打喷嚏,过一会儿,“啊粹,啊粹”多了起来。感冒了,下课到学校医护室配点药,很少有人请病假回家的。记得有一次是“流行性感冒”,生病发烧的同学多了,发烧的同学被集中在大礼堂“吊盐水”,过几天就好了,也没有停课。
进了工厂,有时得了感冒,真想让医生开几天病假,趁机休息一下。但是,不是“关系好”的医生,一般不会开。配点“感冒灵”、“白加黑”,嘱咐回去多喝水就完事了。
以后成家了,觉得每年从上海回九江在长江客轮上得感冒的几率最大。因为船舱是密封的,里面热,甲板上冷,玩了十几天的我们,很容易得感冒,回到厂里,精神一放松就病了。有一次,比较严重,还吊了“红霉素”。那时听说,外国有一种“病毒性感冒”,会死人,但是中国没有听到有这样的情况。
至于女儿小时候是不是常得感冒,没有印象了,应该不常得吧!
到了外孙女,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常常会得,一咳嗽鼻塞就去医院看病(因为女儿怕她转变为肺炎),配一些止咳糖浆,小儿感冒冲剂什么的。还常常请我中午到学校去让她准时服药,那时女儿事先给班主任打个招呼,到了校门口再与保安打个招呼,就进去了。然后让外孙女来到教室对面的饮水房,给她吃药,她也挺配合。随着年龄大了,免疫力增强了,她也不常感冒了。
到了2020年,人们对呼吸道疾病特别敏感,出门戴口罩,家中常通风,少去封闭场所,慢慢成了习惯,这三年感冒也离我们远了。这是“打草搂兔”,歪打正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