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文:《觉悟论》之二十五(孟勇)【原创】
(2023-10-01 23:21:52)分类: 我的哲文 |
每个人都是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再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是孤独的。正是这份孤独才是觉悟的基础。人群不会使人觉悟,人群只会让人迷失,因为人群就是欲望的森林。只有觉悟才能让人从人群中回归孤独,找回自己,看清道路,获得宁静-----孤独才是最好的书房和真正的禅室。只有寂寞才能引发思考和回忆,人不孤独不觉悟。反之,一个害怕孤独、受不了寂寞、哪儿热闹就往哪儿扎的人注定是个平庸的人。
综上所述:“人群”是靠不住的,这种靠不住是绝对意义上的。当然,人是绝对意义上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化过程”确实是必须要在人群中才能完成的,否则,人如果不进入社会,不与人群打交道,那么无论肉体怎么长大成人,在精神上都永远只会停留在婴儿阶段(“动物阶段”),甚至连一句完整的人语都说不出来,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兽语。对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狼孩”。而据说成年人独自在深山和荒岛生活多年,也会丧失语言功能。但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只是人的“觉悟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已,人如果因此就“相信人群,融入人群,跟随人群”,那么这个“人”也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不存在了-----人在通往觉悟的学习道路上要破除很多有关“人群”的迷信,但首要破除的就是由人群所组成的“国家的迷信”。相比于家庭的教育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是最容易被国家欺骗和愚弄的,因为只有政府才有足够垄断的洗脑力量,让一个人从小到老都活在谎言里;也只有国家才有足够强大的文化力量,让一个种族世世代代都活在愚昧中。这除了因为国家拥有政权和发言权以外,更是由于“人性的缺陷”------集体主义基因和自我肯定基因。这两种基因都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动物基因,其中集体主义基因进化自集群动物,自我肯定基因源衍生自个体本我。既然这两种东西是动物基因属性,自然就是非理性的,所以当二者合二为一后,就会产生出一种强大的“爱国本能”,正是这种强大本能情感让人类赋予国家以天然的合法性、正义性和神圣性,即:除非是被国家压榨和残害到难以生存的地步,人们一般总会无原则地肯定自己的国家,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的国家,在心理上会自动无视和谅解本国罪行,并自觉为之辩护和自欺,很难站在中立和客观的视角,对国家行为进行事实上的是非对错的判断与评价。很多人甚至进一步发展出“拜国家教”的宗教情结。因此,在本质上,爱国和爱情是一样的,是非理性的选择,叛国才是理性的选择。注意,这里的理性只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中性词。因为国家本身就有好坏正邪之分,所以爱国和叛国本身只是个中性词,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褒贬之分。这种“爱国本能”在工业文明条件下发展出带两个有强烈道德褒义色彩的名词概念:“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当“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被专制政权充分利用和加工之后,“爱国主义”就会异化出“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就会异化出“种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这四个主义再充分混合和搅拌在一起,就会产生出一个新的主义:“法西斯主义”......正是这些主义在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给20世纪的人类世界相继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