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大兵瑞恩》剧照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人与人感情来自相处的经历,有相处的经历才会产生感情,所谓的“生死之交”、“患难之交”、“一日夫妻百日恩”等等......这些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相知”不会产生感情,“相交”才会。比如你读了一篇已经死去一个世纪甚至上千年的作家或者诗人的作品,无论产生了多么强烈的共鸣、理解和喜爱,你都绝不会对他(她)产生丝毫现实的感情,因为你和亡者是绝不可能有任何真实“相交”的经历的。因此,我们要想“友谊天长地久”,就必须要经常与朋友们保持联系和亲密有间的交往,否则,别说朋友间的“人走茶凉”,就连夫妻之爱和骨肉亲情,也会因“聚少离多”和“音讯中断”而随着时间渐疏渐远,最后变成路人。
感情同时也是自己对对方产生人性的基础:人性这一物质的外在表达有两种表现:在社会学的表达就是行为,在心理学的表达就是情感。有情感就有人性,尚存情感就尚有人性,毫无情感就毫无人性------这就是为何我们举枪对准自己的亲人、恋人、恩人和挚友时,总会内心无比挣扎,迟迟不能扣下扳机。而如果对方是你的仇人自不必说,假如你作为一名士兵,身处杀人可以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的战场上,那么别说是敌军,即使是面对敌方手无寸铁的平民,你都极有可能在人性中恶的充分释放下,毫不犹豫地扣下扳机------仅仅就是因为这些人和你素不相识,你对他们毫无感情,这其实就是人类战争行为得以在现实中实现的人性基础------“物质是分层的”《物质能量说》------人性是以恶而不是以善为基础的。
------孟
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