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天华寄宿制学校   袁昭衍
教材分析:该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在学生了解了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丰富多样的食物后,开始思考人为什么要吃这么多食物?食物到底给人的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提供了什么?所以这节课对于第一课《一天的食物》以及第三课《营养要均衡》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帮助学生建立自身需求与食物、食物与营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对于食物,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学习中已有较多的体验,知道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中含有营养以及营养对身体健康的相关影响,但是对一般的六大营养成分了解并不全面,更没有深入思考营养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怎么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哪种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
1.人体所需营养来自食物;
2.人体维持健康所需营养包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六大类;
3.能尝试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4.逐步了解没有一种食物包含所有的营养,初步渗透合理、全面选择食物的生活态度,同时激发进一步研究食物、营养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维持人体健康的六大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准备:馒头、淀粉、滴管、碘液、玻璃皿、棉签、白纸、花生、食用油、肥肉、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我们四() 班昨天三餐所吃的食物,丰富多样,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吃这么多种食物呢?(直接导入,初步了解学生对食物以及营养的认识)
   
2.食物能给我们提供营养,那你知道我们人体维持健康都需要哪些营养成分呢?(首先关注人体营养需求,引导学生充分描述,逐一板书,小结:大家很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还有这些物质也被称为营养成分,我们一起来了解。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一起分析,全面认识六大营养成分。)
   
3.同学们,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健康到底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阅读资料,请你仔细阅读,将你不熟悉的营养成分做好标记,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大家说说,你对人体所需营养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通过阅读资料,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各营养成分的认识和了解,人体六大营养成分分别做成课件,学生交流完后再呈现,以补充学生有没说到不完善的地方和进一步加深印象)
   
4.请大家回到屏幕,我们昨天一天所吃食物是否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呢?为什么?(小组讨论,看看昨天所吃食物都提供了哪些营养,简单介绍根据,粘贴各食物名称)刚才是大家的猜测和判断,能想到哪些方式证明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呢?(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做实验……)大家想不想亲自当一回营养师,用实验来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激发学生探究食物营养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以及淀粉?(出示任务单,能看明白怎么操作吗?一起分析,肥肉、花生、黄瓜;淀粉、馒头、面包实验指导:对比分析法介绍)
   
5.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汇报),那么肥肉、花生里是否只含有脂肪呢?馒头、面包里是否只含有淀粉呢?(不一定,怎么办?进一步查阅资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通过营养机构鉴定的食物卡,请大家仔细阅读,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6.通过阅读,我们对食物中的营养又多了哪些认识呢?谁来说一说?重新回到食物分类卡,(在这里要注意请每个组根据食物卡给食物的营养成分重新正确分类,重新正确摆放呈现出来,并且请老师做出评价)纠正开始的偏差思考,问题一: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问题二: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这能给你选择食物带来什么启示呢?)
   
7.选择食物时,不能只选择一种或者某几种,而要选择丰富多样的食物,同学们,难怪我们一天需要吃这么多种食物,原来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8.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食物中的营养,还只是涉及食物营养的冰山一角,希望大家课后继续研究,指导自己更加科学合理选择食物!
 
板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矿物质
                         
维生素
                           
水
 
个人简介
袁昭衍,男,出生于1983年6月,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湘潭大学研究生在读,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天华寄宿制学校科学教师,雨花区张敏科学名师工作室名师,雨花区科学教研理事,长沙市创新协会理事,小学高级教师。2012年10月,执教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浮力》一课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试教体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以,本节课我从统计学生一天所吃食物这个真实教学情境开始,让学生主动思考获取丰富食物是否与人体维持健康所需营养
之间存在联系。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不断给学生创设适合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当学生对人体到底需要哪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到底有着怎样的重要影响存在较大的认知困难时,教师适时提供阅读资料,让学生逐步解决开始的疑虑;当学生明白人体所需六大营养成分时,创设问题情境:我们所吃食物是否满足人体营养所需?让学生开始思考食物到底含有哪些营养?主要含有哪些营养?通过让学生给食物分类发挥学生主动构建营养知识的平台。最后创设实验检测、再次资料阅读的方式完善学生对食物所含主要营养,每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的清晰认识。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采取分层的方式,针对营养,引导学生先思考人体所需、再研究食物所含,最后考虑科学合理选择食物,具备一定的逻辑顺序。在课堂中,通过思考、分析、实验等一系列方式促进学生对营养认知的构建,通过猜测人体维持健康所需营养,资料阅读证实;猜测所吃食物可能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通过实验检测脂肪、淀粉,通过查阅食物营养卡验证食物所含主要营养,通过这样两个主要活动让学生逐步对人体所需营养与食物所含营养建立一个对应联系,对学生今后选择食物健康生活,有着一个良好的参考。
设计与实践总是存在差距,在每次试教中,仍存在许多问题:1、课堂比较满,节奏很快,每次都拖延了好几分钟;2、部分班级授课结束后,仍然对蛋白质、脂肪理解比较困难,对矿物质、维生素调节人体机能感觉抽象,缺少形象化、趣味化的举例和解释;3、科学阅读指导不够细致,效果不是很理想,没有通过合适的途径对科学阅读有一个检测反馈;4、实验指导讲得过细需要时间,可是直接阅读书本指导过少则让学生仍对操作感到困难,滴管操作不规范,而且不理解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食物进行检测。不断反思这些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老师们所提建议,觉得整体授课内容需要整合优化,精简流程。1、通过课件制作计时器,明确两次阅读的时间控制;2、提问整合,猜测营养成分与后面的资料阅读确认人体维持健康所需六大营养成分不重叠描述;3、食物初步分类以及后续分类纠正挑选代表性小组汇报,不一一发言调整;4、检测脂肪、淀粉两个实验适时指导,由小组讨论分工,同时进行操作再汇报。
虽然不断尝试,不断会出现问题,但我会继续思考琢磨,不断改进,争取课堂引发学生对营养的思考!能对学生今后科学合理选择食物起到一定的教育指导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