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洞洞》教学设计和反思

(2016-04-27 12:29:09)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课例交流
教学目标:
1.简单的圆形,引发孩子认识到生活周围和自己身体的各种洞洞。
2.孩子利用丰富的想象、拟人的表述和表面的观察等方式介绍身体的洞洞。
3.以“自然中的洞洞——头部的洞洞——全身的洞洞”丰富孩子对身体上洞洞的认识,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多种方式初步认识身体的洞洞,感受它们的神奇。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描述身体的洞洞,体会它们的神奇。
材料准备:身体轮廓图、各种大小的彩色圆纸片、微视频(肚脐的来历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洞洞 10′
1.师出示一个圆投影。问:老师今天发现这个,你觉得它可能是什么?
(学生充分的说,老师张贴相关的一些图形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师出示两个圆投影。问:那这两个圆又可能是什么呢?小朋友们不能急着说了,先请你们在自己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向大家介绍你们认为可能是什么。
(学生小组内互说后再介绍。)
二、我们头部的洞洞 10′
1.师出示几个小圆组合图。问:那它又可能是什么呢?
2.师问:我们头部有哪些洞洞呢?请小朋友们先用圆片贴一贴。完成后说一说这些洞洞的名称和作用。
(提供材料,学生贴,教师巡视,做一定的指导和了解。)
3.学生展示头部洞洞贴图和它们的作用。
三、我们身体上的洞洞 15′
1.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向大家介绍了头部洞洞的样子和作用。
除了这些洞洞,我们身体上还有什么洞洞呢?还是要请大家再来贴一贴。
(提供材料,学生贴,教师巡视,做一定的指导和了解。)
2.展示身体贴图介绍(样子、作用等)
3.预设一:肚脐眼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有关视频)
预设二:我们身体上还有一个与身体里面不通的洞洞,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它留在我们身上做什么啊?(播放有关视频)
4.师:肚脐眼这个洞洞有用吗?
(生说,大致说到用处,有爱妈妈的体会等感受就可以。)
5.老师想说句悄悄话哦,有些洞洞是不能给别人看的哦。 是啊!所以我们要穿上衣服和裤子,遮住这些洞洞。
(生说,在孩子说到时用适当的材料遮住相关洞洞。)
教学反思:
    让我激动许久的浙派名师展示活动已经结束。在本次活动中,我代表邵锋星工作室展示了一年级的科学课《神奇的洞洞》。从选课到上课这个漫长的时间中,我初步认识了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身体上的洞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这些知识是随意的,没有一定结构性的。这一课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在丰富的想象和贴一贴的游戏中感受我们身体洞洞(眼、耳、口、鼻、肚脐等等)的神奇之处,从而知道要保护身体上的洞洞。
    如何让孩子在一堂课的探究中保持较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就需要有不断新鲜的游戏来刺激孩子。因此,这一课的设计有三个递进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激发孩子想象的同时让孩子认识了大自然中的各种洞洞,并引入到探究“身体的洞洞”。第二个活动:贴一贴洞洞的游戏又重新把孩子带入到新的注意点。在孩子进本认识身体的洞洞后又出示微视频。让孩子在形象动态的微视频中认识肚脐眼这个洞洞的神奇。
    儿童的探究是一种游戏,它是自由的、轻松的。回顾自己在这一课的引领中,对于孩子的苛求还是太多,缺乏了一定的儿童性和儿童心,有待在以后教学中,尤其是低段科学课堂中,要更注重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
    在本次的展示中,许多听课的老师给了我肯定和赞许。
    1.活动设计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孩子,把孩子对于图形的认识结合到我们的身体上,非常形象生动,并且从头部到身体逐渐认识,不断完善孩子对身体的结构的认识。整堂课,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认识身体的结构。
    2.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于持久的科学实验研究很难完成。神奇的邵老师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选择从孩子熟悉的头部器官开始进行研究。通过孩子喜爱的贴图完善孩子对于身体洞宝宝的认识。
    3.绘本形式导入,简洁有趣,打开课孩子的思维空间。有意思的活动吸引孩子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4.老师非常注重让孩子们自己说,自己做,自己想,通过不同的图形和视频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课堂探究效率高。
   5.一年级的孩子太可爱了,邵老师更是可爱、亲和、甜美、驾驭能力强,好想也变成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到邵老师的“游戏”中。
    6.老师的肢体语言,充分尊重学生,特别是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体现了对话教学的平等和民主。并且老师循循善诱,语言和语气,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胃口。以生为本,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轻松愉快!
    反思本次展示教学,自己以下几方面还有待加强。
    1.对于孩子回答和活动作出的评价和表扬不够。
    2.对于一年级孩子的要求过高过多,在孩子的回答不在自己的预设之中时,焦急和不耐心,更不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再思考。
    3.课堂引领中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孩子快速展示成果之后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并没有根据孩子的能力,对于错误的展示进行修正。
    结合老师们的评价和自己本次课堂中的表现。对低段科学课堂教学的了些许了解。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会再缓慢一些、再耐心一些,真正做到启蒙孩子科学探究。

作者:建德市实验小学 邵礼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