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许春兰)

(2014-12-30 12:53:49)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2014温州市教学评比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许春兰)

2014-11-05 温州小学科学

教学内容

《用橡皮筋作动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内容,本单元是力的教学单元。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重力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后,再探究用弹力(橡皮筋)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的内容。本课有三个活动,一是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并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二是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三是引导学生认识弹力,了解弹力的产生。活动二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物体要运动起来必须要有外在施加在物体上才能使它运动,施加外力的种类有很多种,其重点探究了“重力”可使小车运动起来,同时还重点探究了重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本节课学生将用类似于上节课的探究学习方法(对比实验)来学习本课内容。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里;小车在橡皮筋弹力的作用下,它运动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探究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运用橡皮筋作为动力安装小车,理解橡皮筋缠绕圈数与橡皮筋弹力大小与小车行驶距离间的关系,设计探究性学习,获取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难点

自行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主题的开展,对实验过程与发现的交流表述,对自己实验的反思与他人实验的质疑,以及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共识的归纳能力等。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橡皮筋若干、测量距离的皮尺或绳子,助学单。

教师自己准备:安装好的实验用小车、课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桌上的小车。你有什么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预设:学生推、拉、用橡皮筋。

    设计理念:体现课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结合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让小车动起来都需要力。这节课我们就用橡皮筋作动力,让小车动起来。(揭题并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设计理念:直接导入,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教学起着定向和导向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1、活动一:用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

    师:请看助学单的 活动一 ,小组合作用橡皮筋使小车运动起来,完成记录。

    预设:学生做活动,用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使小车向前行驶。橡皮筋怎样固定在车轴上?怎样才能保证带动车轴转动的橡皮筋不在第一圈就掉了。

    设计理念:让学生直接接触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的经验。

    活动一汇报交流

    预设:有的向前,有的向后;我们的小车向前进,橡皮筋是向逆时针(后)绕的,小车向后退,橡皮筋是向顺时针(前)绕的。小车行驶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方向有关。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

    2、活动二:探究橡皮筋的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师:为什么有的小车行驶的远,有的小车行驶的近呢?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小组讨论

    预设:与橡皮筋的长短和缠绕在轴上的松紧有关;与桌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与橡皮筋在轴上的缠绕圈数有关;有的在空中打滑(打转),有的车沿直线行驶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满堂灌”向“满堂学”转换。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围绕橡皮筋缠绕圈数,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1)讨论橡皮筋的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的研究计划

    预设:小组讨论(研究问题?作出猜测?准备材料?改变条件?不变条件?注意事项?)

    设计理念:学生表达与倾听能力的培养,也是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重要方式。

    汇报、交流、补充、完善实验计划

    2)小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展示与交流:实验数据和结论

    4)小结:我们发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近。

    三、认识弹力

    1、为什么橡皮筋绕起来,就能使小车前进了呢?动力是什么?(这是因为橡皮筋绕起来形状变了,但它又想回到原来的形状,所以会产生一种力,而这种力能驱动小车)

    2、揭示弹力概念: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感受弹力

    设计理念:抽象知识到形象知识的转变。

    4、举生活中有关弹力的例子

    四、拓展

    你怎样使你的小车行驶的更远?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个人简介:

本人许春兰2006年毕业,在校承担科学课教学,在县校多次承担公开课教学,并获得一定的成绩。辅导学生参加市县科学实验竞赛获奖,辅导学生获得县小科学家的称号,个人论文荣获县三等奖,荣获县级优秀教师的称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