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钱币文化的开篇,古泉名珍——桥半釿布《安阴二》珍赏

(2018-01-13 06:42:19)
标签:

收藏

       古泉名珍,桥足《安阴二》珍赏

中华钱币文化的开篇,古泉名珍——桥半釿布《安阴二》珍赏

 

          桥半釿布,战国时期行用货币。桥足布,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jīn)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在中我国上古时期,山之南、水之北皆可谓“阳”,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而古今人们往往喜“阳”不喜“阴”。“安”为吉语,即平安、安定之意,因此,当一国新据一地时,往往取名“安阳”少用“安阴”。如笔者之前上博展示过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铸制的刀币,《安阳之法化》;魏国铸制的布币,《晋阳一釿》、《山阳》等。  而铸在钱文上的“阴”字地名,要比“阳”字地名稀少的多,一旦猎获弥足珍贵。

      桥足布《安阴二》上的铭文,“安阴”古之地名,在今天河南林州附近,春秋战国时属魏国城邑。

         本次遣上博来是小型桥足布《安阴二》。此等版式,面铸铭文“安阴二”,又平首、平足、圆肩、圆裆,有廓,背平素的小型布币,泉谱未载,笔者所见,现发出来,与泉友共赏。

       小型桥足布《安阴二》,尽管铸地没有确凿的文献记载,但因“安阴”魏国城邑;从布的形制来看,与有谱载、馆藏的魏国铸大型平首、弧肩、桥足布《山阳》一致,故战国时期魏铸币。与标明半釿的桥足布《虞半釿》,形制大小类同,此布为桥半釿布无疑。上面“二”字或许是某种符号意义,或许是表示纪重半釿。其币形平首、平足、圆肩、圆裆,无穿。铸制精整,地章坦平,边廓修美;生坑筒子而出,钱体布满老绣,钱面唯美的孔雀蓝绣,钱背面斑驳的红斑 蓝锈,美到极致;钱文篆体,笔力劲挺,“安阴二”三字,右左下读。币高44毫米,足宽30毫米,重20、7克

中华钱币文化的开篇,古泉名珍——桥半釿布《安阴二》珍赏

中华钱币文化的开篇,古泉名珍——桥半釿布《安阴二》珍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