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遗珍《大蜀通宝光背当十》青铜大钱展赏
大蜀通宝”相传为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昶(孟知祥)广政年间(938--965年)所铸。铸制古掘浑厚,书体朴实、风格自然,钱的规制符合同一时代的钱币风格特征。“大蜀通宝”位列“中国古泉百名珍品”五十名之十九。几百年来,“大蜀通宝”传世总共只有10余枚,从无出土记录;其铸工不精,制式为小平钱,铸造量小。传世稀少,名声大噪。
笔者本次所展一品《大蜀通宝光背当十》青铜大钱,此等折十形制,未见有展,此前,其他泉家展示多是小平,只赏过藏家“北国盈泉”先生的一品折三形制的,就非常震撼,这品折十的不能说仅见,但也非常珍稀。但世事万美往往存在不足,此钱,背面有一小块缺失,细审视是与生俱来,不是碰掉,因为绣浆和币面一致,已入骨七分,或许因祸得福,存留下来;其铸制也不是太精,但钱文清晰,文替隶意较浓,字迹古拙,铸制和钱文符合五代时风貌。钱直径43.3毫米,厚3.4毫米,重32.2克。


左侧下部有小块缺痕!
关于“大蜀通宝”何人所铸,历来泉界颇有争议。因为蜀地,本是天府之国,风水宝地,因而也就成为为兵家长争之地。五代十国时期时局混乱,军政割地而居,各自铸币,钱币种类多而乱,铜、铁、铅质参差不齐。当时蜀地铸币以“大蜀通宝”为代表。宋时,淳化五年(公元993),四川李顺义军铸应运元宝、应感通宝。元末,国家大乱,民不聊生。有志之士,揭竿而起。各地铸币纷纷。著名的有韩林儿铸龙凤通宝;徐寿辉铸天启通宝,天定通宝,其部将陈友谅铸大义通宝;明玉珍铸天统通宝;张士诚铸天佑通宝为有记载,有实物可考。笔者这品《大蜀通宝光背当十》青铜大钱,更倾向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昶铸,诚邀泉友评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