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来自古老印第安的神秘传说,诉说着人与马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在这本书,作者保罗·戈布尔以印地安文化记录者的身份,不仅让一般人更了解印地安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存,也让身为印地安子民的人更加以自己的文化为荣。这本带着原始质朴气息的《野马之歌》,于1979年荣获美国凯迪克金奖。
http://www.iread365.com/images/upload/20150706/1436182225112855.jpg
        这是一本美得令人震撼的图画书!
        图画美得令人震撼!《野马之歌》最先吸引我们的,是美轮美奂的图画。这些画,太具视觉冲击力、太特别了!与我们习惯看到的欧美画风不同,这本书的图画充满了古拙的民族风情。书中画面透出一种清新之气,画风清丽雅致、色彩鲜艳奔放、用笔细致工整又不失洒脱。细细翻看,这些看上去像版画般古拙自然,又有着油画般厚实质感的画面竟然是用水彩画成的!
http://www.iread365.com/images/upload/20150706/1436182264106826.jpg
        这实在是太惊艳了,保罗·戈布尔用黑色勾线,但着色时在黑线外留白,形成和黑线并行的白线,使得物体具有了黑白双重勾线的效果,形成版画似的雕刻感觉,显得轮廓更加清晰明确。如书中印第安人的服饰、图腾,有一种古朴神秘的气息,给人一种别样的美丽;在设色时,作者的手法也不同,几乎不用传统工笔画的晕染技法,而是大面积使用了平涂着色法。平涂最容易使画面显得单调呆板不生动,可是本书画面却色彩鲜艳而丰富明朗,原因是作者太善于运用同类色的微小差异了!比如同一片石滩上的几块卵石,一种色调,但这块重一点、那块轻一点;同一簇秋天的叶子,这片黄一点、那片红一点;一起奔跑的马儿这匹深一点,那匹浅一点……这样利用同类色之间微妙的冷暖、轻重等色彩差异并置在一起,虽然是平涂,却非常丰富而生动!即使在处理一簇野草几丛花儿时,为了要表达郁郁葱葱的感觉,偶用叠色技巧,也是以同类色相叠,所以画面非常干净、清爽悦目却不失色彩的细微变化。
http://www.iread365.com/images/upload/20150706/1436182866954272.jpg
        故事也美得令人震撼!很久以前的印第安人,以游牧为生,勇敢而善良,他们有着懂马、爱马的优良习俗。有一位美丽的印第安少女,她爱马成痴,每日都与马为伴。在一场罕见的暴风雨中,女孩和马群来到了一片遥远的、只看得到星星、月亮与悬崖的陌生地方,但她并没有为这种迷路而哭泣、沮丧。相反,她把这看成是一种祝福,因为尽管她爱她部落的人民,但从内心深处她似乎和野马群,尤其是其中一匹漂亮的种马——野马的领袖,有着一种更深的、近乎神圣的精神联系。马王欢迎少女和它一起生活,女孩同意了,所有的马儿们也为自由而欢呼嘶鸣。
http://www.iread365.com/images/upload/20150706/1436182296853578.jpg
        人们到处寻找女孩儿与消失的马群,一直找不到,一年后,有猎人发现了她,于是召集了村里所有的男人骑上最快的马一起去追她。这可是一场漫长的追逐,那匹野马王一直无畏的护着女孩不让她被带走。若不是女孩的马不小心跌倒,族人可能永远也抓不到少女。
http://www.iread365.com/images/upload/20150706/1436182317469390.jpg
        少女很高兴再见到父母,可是,没想到的是,之后的日子少女并不快乐,她想念小马和野马群,而同时,每天黄昏,人们也能听到山顶上野马哀伤的嘶鸣声。
        随着时光的推移,少女追求自由的勇气和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她的父母和族人也理解了她的真实想法,像嫁女儿一般送给她和马群很多珍贵的礼物。这位印第安少女,也每年把一匹小马驹回赠送给她的部落,印第安部落和马群似乎达成了某种联姻……很久以后,人们看到那匹野马王的身边,出现了一匹美丽的母马,它是那位爱马成痴的印第安少女变成的。
http://www.iread365.com/images/upload/20150706/1436182333200915.jpg
        保罗·戈布尔的这个故事,让我们领略了一份震撼人心的情感。是的,这份情感真的匪夷所思,甚至很多人不能接受。居住在钢铁混凝土房子里的我们,真是很难理解这个故事精髓的。一个人和一匹马的感情,是不是太“荒唐”?书里少女的父母、族人,最后居然是支持、祝福这种“荒唐”的,哪有这样“爱”孩子的亲人啊?
        作为父母,我们更多还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我们理念中认为“好”的归宿,所以才会放不下,自会去干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放不下孩子,而是放不下自己的牵挂、自己的希望、自己所想的模式吧。书中的印第安少女,引申到我们身边,可以是青春年少的孩子,也可以是如你我般任何年龄的成人,他(她)可能是追求爱情、追求事业、追求艺术、追求梦想、追求自然、追求信仰……追求某一种他(她)想要的生活方式……这有错吗?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在于追求吗?世上最大的成功,不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吗?只要是能在其中更自在和谐,那就应该属于那里。
        钟情于印第安故事的保罗·戈布尔,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女孩对马的挚爱之情,也描绘出了美洲大陆的无限风光,彰显了印第安人物我同一的情怀。我们在细腻生动的插画里体会到那里花香弥漫、湖水清清、空气新鲜的优美的山光水色,和阳光明媚却突然黑云压顶那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还有画面中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动植物,艳丽的野花葳蕤盛开、鸟雀啁啾翻飞、小兽欢欣跳跃、牧马休憩、牛群奔腾……在欣赏异域风景和野马神韵的同时,也让孩子们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牧歌,学会欣赏与尊重天地万物。
        这是一首爱的赞歌!既有尊重孩子选择的小爱,也有信仰天人合一的大爱,需要我们去用心体悟。让每个人都能好好珍爱每一寸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灵,就像爱我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