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2019-03-30 14:22:31)
标签:
教育 |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77、78页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N)”。
2、过程与方法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树立认真、细致的科学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一支弹簧测力计(最大测力范围5牛,每小格为0.1牛,左边单位是克力)、小物体,钩码。
2、演示材料:科学课件。各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重物一个、自制橡皮筋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件东西,这是什么?(老师出示实物,拉力器)学生回答。师补充:“是锻炼身体的拉力器”。怎样拉呢?老师示范一下。(师:我请两位同学也来试试,同学们观察谁的力气大)。学生根据实际说出谁的力气大。你们是怎样判断的?谁能告诉我?(学生回答弹簧拉的越开,说明力气越大)。我们人类根据弹簧有这样的特征,设计出了一种专门测量力的仪器,(板书: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来测量力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1、介绍弹簧测力计。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弹簧测力计,出示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测力计。平板式弹簧测力计,手柄式弹簧测力计,圆筒弹簧测力计以及条形盒式弹簧测力计,它们虽然款式不同,但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都能测量力的大小。
2、仔细观察测力计,观察它们的构造。每组桌上都有1个弹簧测力计,请学生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由那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3、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多媒体打出弹簧称图片)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弹簧测力计?他们由那几部分构成?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讲解:弹簧测力计:提环(便于手握)、指针、(指示物体力是多少)刻度板(读出力的多少)、挂钩(挂测量的物体)、弹簧(用伸缩来表示力的大小)。
5、介绍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来表示。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位伟人,国际上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6、介绍测力计的刻度板。我们的测力计,一边是“N”,它是科学技术上统一使用的力的单位,一边是gf,表示“克力”,它是我们生活中常用来表示重力的克。(拿测力计说:红色指针一边指着 100克 力,一边指1牛,看看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牛≈ 100克 力)。同学们用手拉挂钩,体会1牛、2牛力的大小。
7、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认识刻度板上一大格是多大力,一小格是多大力,
刻度板上最多能测多大的力。然后做读数练习(课件出示)。
8、感受力,估计力
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感受一下1牛、2牛的力;用两个50克的钩码,在手中掂一掂,感受1牛的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使用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最大范围。
2、师课件显示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测量范围,指名读。
3、教师演示测量一重物,先让学生估测,然后正确测量。
4、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物体,师生共同评价。
5、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把测量出的数据填写在记录表里。
6、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7、对比试验:垂直拉到笔袋要用多大的力?水平拉动笔袋要用多大的力?
(四)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指明学生回答。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能说一说?
七、课外延伸: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1、谈话:你喜欢玩弹簧秤吗?想不想自己拥有一个弹簧秤?老师留一个作业,仿照书78页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并思考两个问题:、怎样正确画出橡皮筋测力计的刻度 ?
七、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
牛顿
1牛 ≈ 100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