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2017-09-14 09:52:20)
标签:

艺术

插画

形态学

博物学

分类: 博物自然教育书单

小编的话

 

大自然是天然的美学家,任何的语言都显得冗赘。


书目信息

http://s14/mw690/005Q3iLQzy7ee00DduZfd&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

《自然的艺术形态》

What a Plant Knows: A Field Guide to the Senses

[]恩斯特·海克尔

薛晓源

刘仁胜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12.18

关键字:艺术、插画、形态学、博物学


崔兰溪点评

 

海克尔是德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他的《宇宙之谜》曾在上世纪初影响了很多中国的学者。传播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海克尔一生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他也并不局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他根据形态学、胚胎学和古生物的证据,建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体系。海克尔是最早将心理学看作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的人之一,也是优生学的先驱。


http://s2/mw690/005Q3iLQzy7ee03YU6Z61&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

(花水母:p46

 

《自然的艺术形态》是海克尔站在19世纪博物学和生物学的最高峰对自然界做出的最美的阐释,是他晚年时最看重的科学和艺术作品。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最高形式——艺术。我们不仅会被美轮美奂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和自然形态所吸引,而且可以从这些绘画中看到海克尔的自然观点——自然生物的进化走向对称和秩序。


http://s8/mw690/005Q3iLQzy7ee06uVozc7&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管水母:p17)


这本书中的插图有的并不和现实中动植物的样子相符,这恰恰表现出了海克尔对生活进化应该所达到的最完美的形态的设想。海克尔认为,生物学的艺术之美,远远超过了人的艺术想象。他的作品也影响了当时、甚至当今的艺术潮流发展。海克尔拥有着科学人生和艺术人生,他完美地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

 

http://s9/mw690/005Q3iLQzy7ee09CHJ678&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

囊水母p38


点评人简介


崔兰溪:河南人,来自太行山脚下。中国传媒大学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美学、美学原理。


http://s6/mw690/005Q3iLQzy7ee0jPjsF55&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

等棘虫P21


作者简介

 

恩斯特·海因里希·菲利普·奥古斯特·海克尔:Ernst Heinrich Philipp August Haeckel1834216日-191989日)生于波茨坦卒于耶拿,德国动物学家和哲学家。海克尔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德国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了人类的进化论理论。


http://s13/mw690/005Q3iLQzy7ee0mhvwUcc&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


图书摘要

 

生物之美超出人的艺术想象


http://s14/mw690/005Q3iLQzy7ee0oHBlH7d&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

(苔藓虫:p23)

 

海克尔的一元论

宇宙中只有一个唯一的实体,上帝和自然是同一事物,物质与精神(或能)只不过是实体不可分割的两个属性。


http://s13/mw690/005Q3iLQzy7ee0sNMIs3c&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管水母:p37)


海克尔的三界说

当他发现许多单细胞生物兼具有动物和植物的一些特征时(比如裸藻,又称眼虫, 既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又有鞭毛,能够自由游动和从外界摄取食物,因此,分不清它们是属于植物还是动物),于是就提出了生物分类的三界说, 即在植物界与动物界之间插入一个中间形态的原生生物界


http://s2/mw690/005Q3iLQzy7ee0u9NzH81&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软水母:p36)


海克尔的进化论与绘画

海克尔对生物对称性不遗余力的研究,不仅仅是介绍一个个古老物种。实际上,在书中描绘的每种生物形态,将生物对称性诠释得如此清楚,都是用来支撑他的进化论观点。画中的每一种生物形态都是在为这种理论建立论据,阐明他对大自然的理解。


http://s8/mw690/005Q3iLQzy7ee0x81z9d7&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刚水母:p16


海克尔的美学思想

海克尔认为,科学和艺术代表两种不同的看问题角度:科学家通过客观观察和实验来寻找大自然一切生物或非生物中的规律;艺术家运用技巧和想象来创造能唤醒人们审美能力的作品。


http://s8/mw690/005Q3iLQzy7ee0ytZor97&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鼓藻:p24)


海克尔人类如何具有认知美的能力?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人类的感觉器官和肢体活动最终都是大自然发展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和思想也是这个进化过程的结果。因此, 当人类试图去认知事物时,最终发现人类自身的本质。 


http://s12/mw690/005Q3iLQzy7ee0IvXaXdb&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圆盘水母p8)


延伸阅读

http://s3/mw690/005Q3iLQzy7ee0CyaJkf2&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发现之旅》

托尼·赖斯(编)

林洁盈(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01

 

翻开这本书,读者将会被其中大量精美的动植物绘画所吸引。这些博物画都出自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收藏,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上的成就,在博物学研究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的文字部分则为我们介绍了这些博物画背后的故事,它们的诞生与西方最近300年中一些重要的自然探险活动密切相关,博物学家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参与到这些探险之中。本书对于自然探险经历的呈现,使我们见识了博物学研究的一些重要环节,包括动植物标本的采集、保存、描绘、鉴定等大量的具体工作。林奈体系的建立,达尔文-华莱士物种起源学说的创立,都是建立在这些原始素材基础之上的。

摘自博物学书单小组成员马洁的点评

 

http://s13/mw690/005Q3iLQzy7ee0EE40sec&690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TITLE="【每周一书】第90周 博物学书单 《自然的艺术形态》恩斯特·海克尔(著)" />《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

METAMOROHOSIS INSECTORUM SURINAMENSIUM

玛利亚·西比拉·梅里安(著)

郑颖(译)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6.02

关键字:博物探险、动植物手绘、女性

 

梅里安是17世纪德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和艺术家,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熏陶,也非常喜欢昆虫,《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本图谱的背后是画家超越传统女性的传奇探险经历,展现的是她本人在科学和艺术上的双重造诣。她的画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昆虫的一生,也揭示了昆虫与植物的依存关系,即使昆虫学生态学在她那个时代还没有诞生,但她所关注的和所记录的也可以算得上昆虫行为学和生态学里种间关系的一部分了。当然,梅里安也在画作和描述里犯了一些错误,例如为了让蚂蚁画出来清晰可见,把其个头放大到与其他昆虫不成比例的程度。但在梅里安的时代,科学观察还主要靠人眼完成,犯这样的错误并不算过分,我们也切不可用现代的科学精确性去要求300多年前的自然观察。

摘自博物学书单小组成员姜虹的点评

 

博物学书单项目

 

* 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作为主编,并对书单的形成和质量进行把控;

* 多名博物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团队亲自推荐和甄选书目,并为每本书撰写摘要;

* 将以博物教育,每周一书的方式推送,服务于广大自然爱好者的阅读选择;

* 阅读博物教育书单中35本推荐书,必将受益!这是我们全体项目成员的努力方向!

 

-欢迎分享您的阅读经验-

naturehistoryedu@sina.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