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蓝天白云-香茗山
蓝天白云-香茗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02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2022-03-11 16:24:2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参考
任务驱动,从世界名著中汲取丰富营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单元整体解读到了六年级,学生应该已经读过很多书了。像《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类儿童喜欢看的外国名著,可能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读过,至少是有所耳闻。从这个意义上看,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外国名著”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节选自以上三本著作的课文,目的肯定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将这三本书读起来。纵观这个单元的教材内容和学习任务安排,定位的确比“将这三本书读起来”要更进一步。总体来看,教材单元的内容任务,根本上是围绕“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策略和相关读写能力发展进行安排的。从课程内容角度看,这个单元属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学业要求包括能熟练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方法,梳理整本书的内容和结构;教材单元重点读写训练要素“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学习写作品梗概”,与学业要求是一致的。学业要求还应包括能针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出简评,积极与他人交流研讨;教材单元中的阅读训练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正是指向了对这一学业要求的进一步落实。梳理一下教材单元内容任务,显性的内容板块有导语页、三篇课文、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习作“写作品梗概”、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三篇节选型课文的学习,都聚焦同一个学习任务,即“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课后第二个思考题,《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导读。聚焦“作品梗概”的有《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和习作,前者既有梗概的阅读领会,又有梗概的撰写思路提示(课后第一个思考题),后者从具体思路上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写作品梗概,培养梳理、概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口语交际和快乐读书吧的学习任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快乐读书吧意在引导学生于“大量”阅读外国经典名著的过程中,学习运用适切的读书方法,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和品质。快乐读书吧所推荐的书目阅读,没有提出运用“共读”的方式展开,主要是组织或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程主要聚焦于方法策略的运用和阅读思考的收获,让学生体验深入阅读带来的沉甸甸的快乐。口语交际是基于“共读”展开话题交流的,构建的是同一个教室里师生的共读生活。基于这个单元的总体学习内容和任务目标考虑,将口语交际学习任务活动作为快乐读书吧的一部分,从实践操作和目标落实上看,都是极好的选择。通过共读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中的一本(首选可以是《鲁滨逊漂流记》,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兴趣选择)展开共读,可以更好地整合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使读书指导和分享活动更具有结构化。解读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可以梳理一下整个小学阶段统编版教材中安排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线索和学业目标——
学段

册序

整本书阅读内容

整本书阅读目标

学段总体目标

 

 

 

 

 

 

 

第一学段

一上

各种绘本和简短的图文故事

阅读自己喜欢的绘本和图文故事,体会读书的快乐;尝试对读过的故事做出自己的评价;乐于把故事读给别人听或讲述读过的故事。

尝试整本书的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一下

童谣和儿歌(《读读童谣和儿歌》等)

诵读童谣和儿歌,初步感受童谣和儿歌的语言韵味、内容趣味;乐于交换分享自己的书;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时,能尝试说清楚喜欢的理由。

二上

童话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小鲤鱼跳龙门》《一只想飞的猫》《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房子》等)

学会看封面,识别书名和作者,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能根据图文关系和关键字词把握绘本或故事书的基本内容,乐于向他人分享读过的童话故事,介绍自己读过的书;尝试有理由地说出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看法。

二下

儿童故事(《神笔马良》《七色花》《一起长大的玩具》《愿望的实现》等)

学会看目录,通过目录了解大致内容,快速找到有关内容所在位置;能根据关键信息把握故事情节,运用联结策略,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故事内容,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介绍自己读过的书。

 

 

 

 

 

 

 

第二学段

三上

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

阅读时发挥想象,并把自己想象成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体会童话传达的美好情感,感受童话的魅力;尝试学习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学习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方法,抓住关键信息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评价)童话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和想法,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尝试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阅读整本书,学习梳理其中的内容,和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下

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运用提问、联结等阅读策略,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内化寓意;通过辨识、批注、故事分享等活动,提升阅读兴趣和水平,体验阅读的快乐。

四上

神话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选编》《希腊神话故事》《北欧神话故事》等)

阅读中发挥想象感受神话情景、情节和人物的神奇,对神话产生浓厚兴趣;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考,亲近神话人物,迁移想象和表达;尝试对比探索不同地域、民族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的异同,初步了解神话的诞生和精神传承的价值,感受神话永恒的魅力。

四下

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等)

运用“提问”“确定重点”等阅读策略和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方法,梳理文本的关键信息和要点,借助网络等媒介查询相关资料,联结生活体验读懂文本介绍的知识和探讨的问题;将文本阅读与探究现实问题相结合,学会有理有据地思考、表达。

 

 

 

 

 

 

 

第三学段

五上

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天方夜谭》等)

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民间故事的内容和结构特点,探讨民间故事表达的主题和一般的人物形象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创造性地讲述分享民间故事。

阅读整本书,熟练梳理文本内容和结构,积极向他人推荐读过的书并清晰地说明推荐理由。

五下

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

探索并运用熟练阅读古代长篇小说的一般方法;了解章回体小说的结构特点,利用其结构特点把握故事情节内容;聚焦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形象进行品读,学习做读书笔记,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品读小说语言,体会文化魅力,丰富语言体验。

六上

成长小说(《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等,主要是以儿童为主角的成长小说)

了解成长小说的内容和主题特点,能运用人物图谱等工具梳理人物关系;梳理故事情节,有理有据地分析人物形象,做读书笔记,撰写简评,积极交流分享阅读收获。

六下

外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主要是儿童文学名著)

能熟练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方法,梳理文本内容和结构,写出内容梗概;积极做读书笔记,能针对印象深刻的地方和重要的故事人物,有理有据地写简评,并积极与他人交流研讨;探索、交流、借鉴阅读外国名著的方法,通过比较同一部作品不同译本的语言,学习鉴赏语言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译本进行阅读。

 从上面的梳理,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最后一个单元任务安排,既是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发展的继续进阶,同时也要为全面评价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发展水平提供展示平台和依据。所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业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的真实表现,也要注重读写学习成果的搜集,在与以往整本书阅读成果的对比中,发现进步,发现成长,鼓励习得更多的有益经验。 单元教学规划学习任务群概念引领下的单元学习任务和活动的设计,要有整体意识和关联意识,确保单元学习目标有计划地得到落实。根据上面的解读,本单元主要包括三个学习任务。一是了解什么是作品梗概和作品梗概的价值,结合实例了解作品梗概的写法,学习为自己读过的整本书撰写作品梗概;二是课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方法和提问、预测、联结等阅读策略,梳理故事情节,初步体会人物形象,针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简评,有理有据地与同学交流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感受、看法,并有意识地迁移整本书阅读,结合更加丰富具体的内容信息立体地评价人物形象;三是共读《鲁滨逊漂流记》,开展“同读一本书”分享交流活动,体会不同读书方法和策略运用的价值,积极借鉴他人的有益经验,对比鉴赏不同译本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整本书阅读水平。这三个学习任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和促进。具体学习活动设计如下:板块一  了解作品梗概,学写作品梗概一、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激发学习需要1.发布活动通知,告诉学生年级将于两周后组织开展好书推荐活动,班级将开展每周好书推介活动,班级这项活动将持续到小学毕业。2.讨论:推介一本书,最不能少的一项内容任务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本书的内容)3.揭示“梗概”概念,联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经验,想象梗概的写法。二、结合具体作品梗概,探索梗概写法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内容梗概,交流从这篇梗概中获得了怎样的内容信息(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小说主要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梗概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叙述性的语言,简明清晰,语意连贯)。2.结合《鲁滨逊漂流记》内容梗概,想一想要写出一篇条理清晰、内容简明、自然流畅的作品梗概,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3.结合“习作”的思路提示,明确作品梗概的一般写作步骤。三、独立撰写作品梗概,根据反馈修改1.选择一本准备推介给年级同学的书,梳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画出内容结构脉络图或列出小标题。(选择自己喜欢且认真阅读过的书,有必要就在快速通读一遍;还可以据此对有没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进行自我反思。)2.根据内容结构脉络图或小标题撰写作品梗概。写好后反复读一读,想一想有没有将整本书主要内容概括清楚,语言是否简明连贯,过渡是否自然,认真修改,直到自己满意。3.读梗概给同学听,向同学推介这一本书,请同学评价一下自己有没有写明白书的大意,根据同学的反馈,对没有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四、展示分享作品梗概,感受梗概价值1.每个人将作品梗概誊写清楚,在班级内展板上集中展示分享。读了相关作品梗概后想马上阅读这本书的,就在梗概旁贴一枚写有自己名字的星星(星星统一准备)。2.参加年级好书推荐活动。板块二  运用读书方法,感悟情节人物一、明确目标任务,交流读书方法。1.谈话,激活读书经验:世界经典名著的魅力,来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自独特精彩的语言表达。阅读名著,要熟练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方法,要善于运用提问、预测、联结等阅读策略,梳理情节,体会人物,品味语言,撰写简评,收获阅读思考的快乐。针对具体的读书任务,你都运用过哪些读书方法和策略呢?2.明确读书任务(《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文后第二题,《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导读),说说可能用到的读书方法和策略。二、运用读书方法,自读三篇课文1.自主阅读,运用读书方法和策略,边读边思考,圈点、勾画、批注,并结合读书任务,根据节选片段信息撰写人物简评(每篇200字左右)。2.结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再次阅读思考,批注感受和想法,修改人物简评。三、组织交流分享,评价情节人物1.班级交流《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阅读感受和想法。1)说一说:课文中有哪些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2)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将自己撰写的人物简评与同学分享。倾听同学的简评,看看有没有做到依据课文信息有理有据地对人物进行评价,然后补充自己的观点。2.小组内交流《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阅读感受和想法。推荐精彩简评班内展示分享。板块三  共读分享交流,借鉴有益经验一、开启整本书阅读旅程链接板块二,学习“快乐读书吧”,开启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室时间共读《鲁滨逊漂流记》,根据自己的兴趣课下选择阅读《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制定“漫步世界名著花园”读书计划,计划中列出阅读过程中要做的事情,如批注体会和看法,做读书笔记(摘抄、画人物图谱),撰写作品梗概或书评等。二、共读《鲁滨逊漂流记》1.根据计划自主阅读。1)出示不同译本的相同内容片段对比,读一读,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个,选择细节喜欢的译本阅读。2)利用一周时间共读《鲁滨逊漂流记》,课堂上专注阅读,圈点、勾画、批注,思考留痕,课下做读书笔记,梳理内容结构。2.“同读一本书”话题交流。1)便笺话题搜集,分享并选择共同关心的两个话题。每个人在便笺上写出两个希望与大家讨论交流的话题,教师整理后,结合课本中提示的话题,全班一起选出两个共同关心的话题。根据教材提示,再次结合小说内容深入思考,为讨论交流做准备。2)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出示教材中的目标要求),组织讨论分享。学生交流分享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评价,用上日积月累中的诗句,相机引导积累运用。3)学生小结从交流分享中学到了哪些整本书阅读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