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教育 |
分类: 美丽家乡 |
简介
望江县褒隐寺塔位于安徽省望江县鸦滩镇袁畈村凤栖冲口,建于唐宝历二年,1982年12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二十二年《望江县志·山川图》有载。古塔以青砖砌成,6方7层,高约25米,中间实心,层层有门,门似佛龛,惟有底层,四门对开。各层以砖斜铺,出挑为檐。塔顶年久失修,有损坏。
建设沿革
褒隐寺原址位于鸦滩镇凤栖冲口褒隐寺水库坝下。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望江县志·山川图》载:“褒隐寺,在县城西北七十里,唐宝历二年(826)僧福海造,后因兵废。明洪武元年(1368)僧绍寿重修。”又载:“褒隐寺为唐褒隐士梅福而建。”原寺规模宏伟,一进五重,塔在四、五重之间的大院内,鼎盛时常住僧有100多人,是望江十三寺之一。清初为望江县行政办公地点。抗战时寺毁,唯存宝塔。此塔为青砖结构,6方7层,高25米,中间实心,层层有门,各层以砖斜铺,出挑为檐,檐平角伸;2—6层,方方有门,5门似佛龛,一门可入内。但无阶梯上下;唯有底层,一门独开,门向朝东。塔年久失修,损坏严重。
故事
关于筑塔之事还生发出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师徒两个神仙,奉玉帝之命来到望江境地建筑宝塔,议定:师傅到十里寺筑“十里寺塔”,以保全县平安;徒弟在襄隐寺筑“衰隐寺塔”,保持一方水土。时间:一夜完成,东方发自即回天庭向玉帝回话。时已过子,鸡声腥喔,十里寺塔按时完成;襄隐寺塔只砌了六层多一点。快要天亮,师傅已到,催徒弟上天。这时第七层塔才刚刚完成,徒弟急了,筑塔顶已来不及,只好将塔砖乱堆一起,这就是此塔不同于其它宝塔的一大特点一—无顶。1982年12月11日,望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