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无锡站)学习体会
(2019-02-20 09:50:35)| 分类: 王欢欢 |
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无锡站)学习体会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王欢欢
初冬的午后,我踏上行程,奔赴无锡,感受一场视听盛宴。我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求知欲,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听完每一位名师的示范课和讲座,收益良多,不虚此行。感谢校领导给予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能让我们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中与大师们零距离接触,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众位名师大咖在“现代与经典”的盛会中展示自己的教育研究成果,展示最新的小学语文教育成果,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予我们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
王崧舟《湖心亭看雪》
第一节课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湖心亭看雪》。我们跟着王崧舟老师去湖心亭看雪,在王崧舟老师的诗意引领者中,我们也融入雾凇沆砀、天人合一的境界。王老师通过“读---品---思---赏”把孩子们带入了诗意的课堂。学生浸染其间,听课教师浸染其间,“诗意语文”滋养着每一个现场观摩的教师。
1.课堂伊始,王老师带着学生们交流、欣赏江南美景,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展示三位诗人白居易、杨万里、苏轼写的西湖的诗句,在读不同的三句诗中,让学生明白西湖只有一个,但每个人心中的西湖却有千万种,从而引出课题,一起去欣赏张岱心中的西湖。
2.接下来,王老师让学生去找文中带有“一”字的四个句子,一一品读、释义“挐、雾凇沆砀”等词语,品读词语的意境。量词“痕、点、芥、粒”的提炼,引导学生质疑,用现实生活中的通用量词换一换,学生进而一步步走进古文的意境。
3.古文品读,抓住“绝 独 痴”反复品读,王老师富有韵味的范读,具有启发性的引领,把学生带进了张岱的内心,让学生理解出了张岱的内心,让学生理解出了张岱孤傲的痴、全神贯注的痴、一往情深的痴。
4.练写:张岱如何回答金陵人——“舟子啊舟子!……”,进一步体会张岱与金陵人不同的“痴”,不同的痴,不同的人生境界。整堂课学生听得入境,说的入心,读得有韵有味,写得“浑然一体”,入情入境。
课后,王老师的分享引人深思: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似乎难以静下心了,去细细的品味人生的“风 花 雪 月”,这是一种美,生命要有质量、有品味,而古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美的传承,《湖心亭看雪》我们就欣赏到了诗人张岱的孤独美,心灵真正成熟的人会拥抱孤独、欣赏孤独,做个有品位的人,学会欣赏、拥抱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诗意的孩子,带给我们诗意的享受!静心赏完一部语文大片,意犹未尽。
何捷《慈母情深》
杨琪《争论的故事》
杨琪老师执教《争论的故事》,杨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引领孩子在“争论”中体会“争论”,看似平常的课堂,但确是最真实的课堂,字词句的学习落实到位,教师的引领范读范写及时跟进,回想我们自己的每一节课,不就是这样吗?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真实的课堂呈现,喜欢这种脚踏实地的真实!把每一节看似简单的课上到细致就是不简单!
孙双金《开天辟地》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一课,让孩子的想象力、概括力、创造力在老师不疾不徐的引导下如奔涌的泉水,一下子迸发出来,精彩课堂不断呈现。孙双金老师重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训练学生思、说和是非辨别能力,采用多角度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孙双金老师用一篇神话让我们感受到“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神奇的想象力!他像一个天真浪漫的老顽童,带着一群童贞活泼的小可爱,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周游于古今之内,漫步于中西之间。他犹如孩子们的一位温和幽默的大叔,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孩子进入神奇的神话世界。孙老师在指导朗读中咀嚼语言文字的精华,使学生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地理解神话语言的特点。用句式重排、换字移词、引导质疑等方法品味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将知识点的学习与方法的渗透巧妙融为一体。结束,孙双金老师提出:霍金预测500年后,即公元2600年,地球人将消亡,号召广大教师要勤于思考,敢于质疑。
薛瑞萍《低年级的经典诵读》
薛瑞萍老师《低年级的经典诵读》讲座,阐述了低年级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途径,具有深远的参考价值。薛瑞萍老师的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介绍了她自己和指导的学生多年如一日地每天坚持对中外经典诵读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广。“日有所诵,每天十分钟”,通过诵读,我们就能向孩子们揭示语言的美丽;通过诵读,我们就能让孩子们耳有所得,口有所音,语文诱人的魅力就油然而生了。薛老师还推荐了自己的著作《诵读课》《吟诵课》《讲述课》《写作课》和喜马拉雅fm看云读书网络平台。
管建刚《孔子游春》
管建刚老师执教《孔子游春》一文,他紧紧抓住水的四个特点,与三人的志向一一对应,结构清楚,语言幽默,朗读指导与发散思维、语言表达训练都很到位。
薛老师课堂的本身就是在诠释: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听到最后,老师们恍然大悟,薛老师整堂课的动作、语言都是在为最后的写作做铺垫,同时这不仅是课堂练笔,也是对课文主旨的升华。课堂上的薛老师,以教材为例教读写,灵活运用;他极富亲和力、自然幽默,与学生完全心灵交融,为老师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赵志祥《春江花月夜》
赵志祥老师执教观摩课《春江花月夜》。赵老师睿智幽默,满腹经纶。经典诗词在他的解析下,美得更有层次,更有高度,给学生情感的点拨,美学的熏陶。赵老师抛一个"月",激起孩子们心中千轮"月"。古诗词在赵老师的教学演绎下变得生动活泼,又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思考,也呼唤着每一位教师去创新。
本次“现代与经典”的观摩课上,几位大师的教学,像一场精彩的舞台剧,那富有表演艺术的美,给了我一种极为强烈的冲击;老师们心无旁骛的诵读,仿佛带我们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味诗词的意境。不禁令人一次次惊叹道: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老师,诗意的栖居!原来语文还可以这么教!真是叹为观止,不虚此行!
名师们的课堂语言是亲切和缓的,带给课堂一丝沉静,带给学生一份从容!反思自己以前的语文公开课,可用一个字来形容“快”。教师的语速快,激情飞扬;学生的问答快,异口同声;课堂的节奏快,囫囵吞枣。很多时候,一个快节奏的课堂,更多的是教师的表演;而一个慢节奏的课堂,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成。慢下来,给孩子留足质疑思考的时间;慢下来,给学生留下品味文字的时间;慢下来,让教师享受收获的喜悦。你会看到他们思想的碰撞,听到他们精彩的发言,发现他们有多么的智慧。
好的课堂是学生觉得新颖、有趣,积极参与其中,课堂不时地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最好的课堂就是“好玩”,让孩子们感受不到“学”,而是愉快的“玩”,玩着玩着,就学会了,学着学着,老师就不见了!
“现代与经典”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课堂的平等开放,学生的快乐学习。名师们出神入化的设计、轻松愉快的互动、智慧优美的语言,源于深厚的语文素养。素养好比一座冰山,看得见的是“执教能力”,若隐若现的是“课程经验”,而看不见的则是“文化底蕴”。这座冰山的形成,可以简化为“读书——底蕴——教学”这三个环节。底蕴不一定都要转化为你的教学,但是,没有底蕴支撑的教学,往往是浅薄的、寡味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多研究,做教“真语文”的好老师,让学生觉得有我们这样一位语文老师而感到幸福!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他们的课堂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让学生乐此不疲?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都能做到深入研读教材,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己稳定的教学风格。广泛阅读、走近学生、深度备课,是不二法门。
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向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目标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