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现场实录 |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延安实验小学 董博涛
学 校
延安实验小学
执教人
董博涛
课 题
分数的意义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认识分数、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的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和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概括、理解体会分数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
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学习
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
PPt课件、小棒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学法指导
一、创设情境,习旧引新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块蛋糕?
生1:一半 生2:1/:2 生3:0.5
师:这时候还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
生:不能。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物体或者测量、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分数。
师:在三年级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再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探索交流,研究分数
(一)教学单位“1”。
1.出示1/4,你还认识它吗?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举例)
试着找出这块蛋糕的1/4。(学生说,老师演示)
上面平均分的是几个物体?
2. 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这根绳 子的几分之几?
1米长的绳子是一个计量单位
3.猜一猜:在4个小长方形中,你还能找到其中的1/4吗?
(1)小组讨论。
(2)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演示,将4个小长方形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也就是1个小长方形)占这个整体的1/4。
谁还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学生试着说一说。
4.你能找出8根小棒、12个小圆片中的1/4吗?试一试。( ppt展示)
上面三图中平均分的是不是一个物体?
5.总结单位“1”的概念。
(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
(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6.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二)分数的意义。
1.把12颗鲜桃看作单位“1”,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
(1)想一想:你想把这些桃平均分成()份。
(2)分一分,涂一涂,你可以创造出几分之几。
(3)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学生独立完成,再给同桌说一说
2.总结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
教师板书:把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教学分数单位。
1.刚才我们利用12颗鲜桃创造出了许多分数,(ppt展示)我们把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如1/2,1/3,1/6叫做分数单位。
2.总结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检测:
我说你答:我说分数,你答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1.说一说下列分数的意义。(见ppt)
2.下面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对不对?为什么?(见ppt)
3.游戏(按要求取糖)。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到分数来表示。
在学生的回答中强调“平均分”。
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可以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可以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强化理解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抽象概括单位“1”的概念。
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涂一涂,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可以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的概念。
认识和学习分数单位。
练习强化分数单位。
练习强化分数的意义。
设计游戏为了进一步理解单位“1”。
老师引导,学生说。
板书
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延安实验小学 董博涛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生动、丰富地思维过程。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材特点:教材先简单说明分数的产生,再通过一组图形,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在这基础上,指出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用一组图来进行说明。从而引出单位“1”,并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最后结合分数的意义,再讲解分母、分子的意义。
3.教学目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认识分数、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的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和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概括、理解体会分数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在教学中本着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采用以教师使用ppt课件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
2. 在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学具进行自主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让学生创造分数,通过观察、比较他们的异同,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教学过程设计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把现成的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操作、实验中、概括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完整的概念。对新课标提出的“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创设情境,习旧引新--探索交流,研究分数--分层练习,深化提高—启发引导,升华认识”四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小组动手创造分数;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操作成果;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概括抽象,归纳分数的意义四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习旧引新
创设问题: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块蛋糕?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了解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物体或者测量、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分数。该环节做到了在情境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探索交流,研究分数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做数学”的过程。在本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具体表现在:
1.举例说明1/4的含义。
利用ppt课件出示图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同学们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怎样得到1/4这个分数的?
2.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数,小组展开讨论,比较“分数”,然后汇报交流,共同分享,得到这个分数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这一环节通过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讨论,突出了分数意义的关键“平均分”,为单位“1”的抽象做好了准备。通过比较——抽象——具体化,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单位“1”的内涵。应该说这个环节是具有开放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3. 利用分数相同而数量不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单位“1”,
4.用把12颗桃看成单位“1”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
由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自主探索找分数——合作交流说分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探索分数的意义做好了铺垫。
5.概括抽象,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创造的分数(说明自己是怎样得到的),其次
要求学生结合黑板上的分数用一句话说说什么叫分数,最后结合学生的发言,概括抽象,归纳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然后就黑板上的分数,任选一个请学生说说它的意义,强化分数的意义
分数意义的归纳注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做到了新课标要求的淡化概念,注重实质。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习旧、反思、总结,提高了认知和情感的参与度。尤其是6/12 →6/( ) →( )/6 →( )/()这一分数模型的构造,自然地引申出了分母与分子的含义,能感悟到分数的本质、数学的简洁美。分数意义的归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领学生体验了分数意义的再创造过程,同时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6.分数单位教学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
2/3的分数单位是1/3。
(三)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为此,我设计了:
1.做一做。(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不对?手势判断)
以上练习的安排,从内容上紧紧围绕三个层次(基础、)重点并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原则,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为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了丰富的生活中,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生活性,而且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地渗透思想教育,我设计了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的练习:点击生活
2.走进生活。(说说下列每句话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1)教育部和卫生部最近联合调查显示,小学生的眼睛近视率已达2/9 。
(2)洛阳牡丹品种的数量约占全国牡丹数量的2/3.
(3)全世界有4/5 的人不希望发生战争。
3.游戏:说分数,取糖果
临近下课,学生易于疲劳,注意力也易涣散,于是我安排了说分数,取糖果 游戏。通过想一想,分一分这两项富有情趣的活动,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单位“1”和分数意义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做好了铺垫。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
(四)启发引导,升华认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