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州瑞安:见证千年古法造纸历史(上)

(2014-11-27 16:57:39)
分类: 乡韵悠悠

温州瑞安:见证千年古法造纸历史(上)

http://s2/middle/79ccb3c8ga3cb55c3d721&690

 

东元村硐桥(名石成桥)旁的碓屋风光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成就。在温州瑞安,芳庄乡的屏纸生产历史悠久,它是传统手工纸的典型代表。

  至今,芳庄乡水碓造纸作坊群的造纸生产工艺流程几乎还呈原始状态,这种古老的制纸法,与西汉桓谭著作的《新论》记载相吻合,是蔡伦造纸的延续。而该乡现存的“六连碓”和“九连碓”的水碓,更是千年古法造纸的历史见证。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现存于芳庄乡光辉村和东元村的古水碓,走近600多年前的造纸工具,看看这个大轱辘里诞生的农耕文化。

  现存600多年的古水碓

  从瑞安市区开车一路西行,不到一小时即进入瑞安市西部山区芳庄乡。记者见到沿途高低错落的民居新旧交替,既有五六层高的新楼房,也有早年先辈们遗留下来的老房子建筑,在旧貌新颜更替之中,它们相得益彰,见证着岁月的流逝。

  芳庄乡地处瑞安市西北部山区,属高山地带,平均海拔316米,东靠金川乡,南接湖岭镇,西临永安乡,北依瓯海区泽雅镇,瓯湖公路贯穿全境。“我们全乡面积达43.80平方千米,在1992年以前,这里设瑶庄乡、咸芳乡,后来合并为芳庄乡。”芳庄乡社会事务办主任林永良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芳庄的毛竹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传统手工造纸业十分兴盛,乡镇企业也一度以卫生纸生产为主。近年来,随着直坑双溪寨漂流度假村的兴办,外来休闲旅游者大增,芳庄乡也随之名声在外。

  汽车进入芳庄乡后,公路的海拔渐渐上升,道路两旁与做纸业相关的景象也多起来,同行的芳庄乡光辉村村委会主任吴汉琴指着路旁的物件说:“这是制纸用的‘刷’,这是腌制‘刷’的石灰塘(腌竹塘),这是半成品的屏纸……”

  一路上,记者随着吴汉琴的解说,逐步了解到水碓是用于造纸捣“刷”这道生产工艺流程的,通过水碓对“刷”进行舂捣,同时加水搅拌,形成纸的雏形:絮状的纸绒。

  “以水竹、单竹及毛竹等为原料,用石灰在腌竹塘中腌制后形成‘刷’,再用水碓捣‘刷’,添加纸药(杉树叶的汁等)炒制不同品种的纸,整个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吴汉琴说,芳庄乡水碓造纸作坊群的造纸生产工艺流程,可与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的记载相吻合,也是蔡伦造纸的延续,古法造纸的活化石。

  在林永良与吴汉琴带领下,记者在东元村村前的一条溪边下了车,沿着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山路,走了约50米,来到该村“六连碓”碓屋。林永良指着碓屋介绍,所谓的“六连碓”和“九连碓”,就是几座碓屋沿溪建造而形成的古水碓造纸作坊群。现在见到的“六连碓”,是明朝永乐初建造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古水碓成景观

  东元村位于芳庄乡东北部,村里“六连碓”古水碓造纸作坊群的所在位置,在朱山与娄山两条溪流汇合后的流经之地,所以村里的水利资源特别丰富。据了解,历史上水碓造纸作坊分布很多,尤其在民国时期,当地造纸业相当繁荣。

  记者一行沿着小溪行走,见到碓屋坐东朝西,建在溪边5至10米处,一条宽约半米的水渠为引溪水之用,碓屋面阔约5米,进深约占5米,正方形结构,三面石墙,后面开门,抬梁式梁架,置中石柱,两山墙上架了檩条。

  “‘六连碓’中有5个碓是铁轮,一个碓为木轮,它是600年前的遗物,应该是从碓屋建造时起流传至今的老物件了。”林永良指着木轮碓介绍道。

  站在东元村村口的硐桥(名石成桥)上,位于北向的6座碓屋一目了然,古村落遗留下的老房子已不多见,只有村里的碓屋仿佛还在诉说着这里曾经辉煌的历史。

  记者一行从东元村离开,再坐车10多分钟来到光辉村。一路上是梯田纵横、小溪轻流的田园风光。吴汉琴从小在这里长大,他8岁开始加入屏纸生产第一线,13岁已掌握屏纸生产工序,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感情。据他介绍,光辉村属飞云江金潮港的支流三十二溪上游,区域内落差海拔50至80米之间,古法造纸术在此传承悠久,而村里的“九连碓”与“四连瀑”构成的奇特景观也是得天独厚。

  从光辉村里的水泥桥上走过,可以看见村里保存完好的一处碓屋,碓屋是几百年前的旧制,而溪水潺潺一侧,新式的楼房与它隔岸相映。

  “这座碓屋名叫下娄船碓,位于大溪下游下娄船溪的西岸。”吴汉琴告诉记者,“以前我每年都会对碓屋进行修缮,可从去年起,随着惟一一位从事手工造纸老人的逝世,这座碓屋已半年时间没开工了。”

  下娄船碓碓屋坐北朝南,面阔两间6米,进深3.6平方米,是记者见过保存比较完整的碓屋。抬梁式构架,三面石墙。

  记者了解到,下娄船碓是光辉村“九连碓”中的一座,以前属于下瑶水碓造纸作坊群,随着光辉和加速两个行政村的成立,现属光辉村管理范围之内。与之对应的纸塘群则散布于村落中的水边、山坡和屋前屋后。

  南屏纸曾闻名全国

  在芳庄乡制造屏纸悠久的历史中,有史料依据证明传承关系的,可追溯到后晋年间。据《光辉吴氏宗谱》介绍,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先祖)避王曦之乱,迁至瑞安陶山与桐溪一带,以制屏纸为业。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王曦之乱时,其始祖吴允(字小一)公率领家人由闽赤岸和南屏等地,迁往江浙东瓯陶峰区和白云区(现陶山与桐溪一带),先民们当时从赤岸及南屏带入成熟的造纸术在陶山安居。随着家族的庞大,后人吴依法公带领一批人迁移到今芳庄乡光辉村,依靠家族内部传承方式仍操造纸业,一直至今。

  “吴氏一族一直是屏纸生产技艺的主要传承者,传至当代已有40多代。”吴汉琴介绍。由于吴氏祖先来自福建造纸之乡南屏县,谙熟制纸术,而芳庄一带又盛产水竹,是制纸好原料,所以他们仍承祖业,以造纸为生。以家乡名为纸名,以示对家乡的怀念。南屏纸又叫做屏纸,成为浙南著名的产品。

  在光辉村的《光辉吴氏宗谱》记载其历史之外,记者又找到东元村的《东源尹氏族谱》(东元村又称东源村)。其中记载,东元村创建于明永乐初(约1403年),尹氏祖先在此开疆、垦殖、建碓造纸。可见,从明永乐年间开创水碓造纸作坊,至今已有600多年。

  此外,《民国瑞安县志》称:土纸业,种类有南屏八寸、六九屏、二细等,全年总产量2061410斤。而槽户均在陶山区,其中咸芳乡有213户,瑶庄乡有325户。惜土纸品质粗松缺少韧性,本县多藉作冥钱,俗名九十纸,运销外省亦多。

  书中记载的陶山区咸芳乡和瑶庄乡就是现在的芳庄乡。据了解,民国时,浙南南屏纸的生产进入全盛时期,产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及本地作卫生纸、包装纸。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瑞安南屏纸出口上海达8万担(每担2件,每件46刀,每刀85张)。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温州各县产南屏纸20余万担,其中瑞安10万担。当时的《浙江经济年鉴》曾载,浙闽纸货,名闻全国。

  记者后记:

  当往昔曾闻名全国的繁华与辉煌已成为城市的远郊,当年的流光溢彩逐渐被现代人所淡忘,而年青一代的芳庄人也不再以此传承。站在芳庄乡的几座碓屋前,你会感到这里的古村落只是记忆里的一道风景。

  在先祖们朝朝暮暮劳作的地方,我们已寻不见传统水碓带来的农耕文化,虽然其踪影就近在眼前,伸手可触。

  来源:瑞安日报 作者:林晓

 

http://s5/middle/79ccb3c8ga3cb55e24304&690

 

光辉村“九连碓”碓屋之一  (吴汉琴提供)

 

http://s5/middle/79ccb3c8ga3cb5600cce4&690

 

 

 

东元村“六连碓”古水碓碓屋 

http://s10/middle/79ccb3c8ga3cb570ec829&690
光辉村“九连碓”、“四连瀑”资料图 (吴汉琴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