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隆务大寺

标签:
寺院历史根敦丹巴编辑 |
http://www.zh5000.com/ZHJD/zgsm/76.jpg
隆务寺最初为佛教萨伽派寺院。以后随着藏传佛教的盛行,特别是宗喀巴创立黄教以后,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喇嘛教寺院逐渐都变成喇嘛教格鲁派(即黄教)寺院。明宣德年间,即公元1426年前后,当地僧侣散木丹仁钦和他的弟弟罗哲森格,为了弘扬黄教,决定重修隆务寺。明万历年间,该寺僧侣和当地群众在中央王朝支持下,修建隆务寺大经堂。明天启二年,明帝还亲笔赐题"西域胜境"的匾额,悬于新建的大经堂门首,隆务寺遂因此而声名大振,并且成为黄教地区第一大寺院。
隆务寺在黄南州同仁县地区,辖有十几座属寺。据《安多政教史》所载,主要有隆务镇的投毛寺、投毛恰尕寺(现在吴屯上、下庄寺);兰彩乡的叶什姜寺;黄乃亥乡的扎西其寺、隆务贡寺;麻巴乡的乙格寺;保安乡的当格寺、沙尕夏寺;双棚西乡的西关寺;加吾乡乙格寺;曲库乎乡的达江寺;扎毛乡的德钦寺;宗俄寺、宗噶寺以及已消亡的宗赛寺、多热卡索寺、宗玛寺、曲玛尔寺和卡贡拉当寺等寺院。属寺多为一世夏日仓及其弟子所建。隆务寺的香火村庄主要有原隆务镇七庄、麻巴七庄、四寨子、浪加、吉卡三庄、加吾浪仓、赛龙巴三庄、曲库乎乡、泽库的和日乡、宁秀乡、赛山川三地以及上下和日年桑等。此外,隆务河流域的其它农牧区亦为隆务寺的势力范围。
据记载,隆务寺最早建于元代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前后,为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王朝推行"因俗以治"的政策,准建隆务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名僧三木旦仁钦重建隆务寺,其弟罗哲森格是一位精通大小五明、佛学造诣很深的学者,受到宣德皇帝的尊奉,被封为"弘修妙悟国师",正式建立了这个地区政教合一的统治。这个家族后来得到国师封号者有5个之多。明万历年间,格鲁派已青海地区很有影响,隆务寺遂改宗格鲁派,隆务寺大经堂建成,明帝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赐题"西域胜境"匾额,悬于经堂门者。1607年,夏日仓噶丹嘉措诞生于隆务家族,被认定为三木旦仁钦的转世,从而形成了夏日仓活佛系统。1630年,夏日仓一世雅杰蔼丹嘉措(被认为是三木旦仁钦转世)主持隆务寺,颇受当地群众尊崇,修建了该寺的参尼札仓(显宗学院)。1734年建立密宗经院,1773年创建时轮经院。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封夏日仓一世为"隆务寺呼图克图弘修妙悟国师"。当时正值三世达赖在青海弘扬格鲁派教法,加上土默特蒙古的强大压力,原为萨迦派的隆务寺及其所属各寺院改宗格鲁派。隆务寺遂发展成为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