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戴维斯双击?双杀?傻傻分不清楚……

(2014-12-11 08:46:22)
标签:

股票


财子佳人 Czjr0001每天阅读三分钟,投资其实并不难!

● 到底是“双击”还是“双杀”


证券分析师经常引用“戴维斯双击”效应这一术语,尤其是在牛市的时候,作为对股价“涨涨涨”的一种合理解释。一般我们理解的“戴维斯双击”,原理是这样的:

理论上,股价=每股盈利*市盈率即股价是由基本面(每股盈利)和市场情绪(市盈率)共同决定的。对于一只成长股来说,盈利的增长是股价上涨的原始驱动力,而市盈率长期来看会在一个区间内上下波动,其往往是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通常,市盈率会伴随着上市公司每股盈利的上升而上升,因为投资者对能够不断高增长的公司总是充满热情;伴随着每股盈利的增长,市盈率也会上升,这种市盈率对每股盈利正反馈过程,称为“戴维斯双击”,而反过来就叫“戴维斯双杀”。

既然是国外投资大师的理论精华,财子按照一贯的研究方法,总是要查一查英文原版是怎么说的;度娘真是友好啊,还给出了这两个策略的英文名,分别叫“Davis double click” 和 “Davis double killing”, 听着很带感啊,不是吗?

但是财子跑到Google上一搜,傻眼了,查“Davis double click” 的时候,给出的结果全是电脑使用指南,比如“双击”某个图标就可以打开什么什么程序之类;更可怕的是“Davis double killing”, 跳出来的都是“连环杀人案”的新闻。

难道国内那么多分析师都搞错了?

● 误会从翻译开始

带着满腹狐疑,财子换了个搜索思路。这个“戴维斯”何许人也?国内对他的介绍始于一本叫做《戴维斯王朝》的译著,原版叫做 “The Davis Dynasty”。而这个“王朝”一家三代都是做投资的,最有名的第一代“老戴维斯”,全名叫做Shelby Cullom Davis。搜索一下他的名字,再加上一个“double”的关键字,我们会发现这个理论的来历:

第一代的戴维斯是靠投资于保险公司而发家成名的。当时他发现保险公司的市盈率只有3-4倍,而这些公司基本面很好,盈利能力也强,于是果断出手买入。随着保险公司公布的财报中,每股盈利持续地增长,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也意识到这个行业整体被严重低估了,于是跟着加码买进。这种由盈利增长首先驱动,并受到投资者追捧导致估值同时增长的现象,被称为“Davis Double Play”。

坑爹呢这是!


这才是事实的真相。“double play”是棒球术语,对应的中文翻译是“双杀”。它的意思是通过一系列连贯防守动作,造成两名进攻球员同时出局,例如:跑者在一垒 ,打者击出内野滚地球,防守球员接到球后或自行踩二垒 ,或将球传往二垒杀由一垒往二垒的跑者后,再传向一垒封杀击跑员(请自行脑补比赛画面)。


因此,证券分析师们对于理论本身的理解没什么问题,但是翻译上栽了跟头。这个现象译成“戴维斯双杀”才是正确的,同时老戴维斯根本没有提过“反向”的说法,财子个人推测是最初翻译进来的时候以讹传讹,国内的人臆想出来的,没有个反过来的说法显得不完整。至于那自作聪明的“双击”和“双杀”的译法以及对应的“英文名字”,财子只能表示呵呵了。


http://mmbiz.qpic.cn/mmbiz/SicERqCc8eSctqOruahAZ1rsHgMU59jCIiaSRBn3mibBUkdjbbupA7icM1o3cLwY2pc6s5vOYS7f0Ldj0lTbYiaVWlA/0

(戴维斯家族三代掌门人)


● 为什么会这样


Shelby Cullom Davis 不仅是个投资大师,更是个极其节俭的人。此人一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的手稿几乎都写在用过的信封背面或者是废纸上,最后就都随着垃圾一起丢掉了。那本《戴维斯王朝》的作者也不是他们家族的人,而是一位自由撰稿人John Rothchild, 他不仅写了这本书,还和著名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合作,出版了那本著名的 “One Up on Wall Street”以及一系列投资书籍。


而这个戴维斯家族,目前传承到了第三代,依然在做资产管理,他们家族的公司叫做The Davis Funds,其投资策略称为“The Davis Investment Discipline”,财子下周的文章再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附注1(“戴维斯双杀”说法的来历原文):Insurance companies that had once traded at stodgy multiples (P/E’s of 3­4) and low earnings now traded at P/E’s of 15­20 with high earnings. Shelby called this the “Davis Double Play,” an initial boost from earnings and another from investors bidding up the multiple.


版权及免责声明:

图片来源:dribbble.com;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