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遗传承需要更多青年“守艺人”(8月6日《西江日报》)

(2025-08-06 10:52:03)
非遗传承需要更多青年“守艺人”

今年初,肇庆公布了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4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这批新入选的非遗项目中,年轻一代传承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用新思维、新方法,推动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让非遗“老树”开出了时代“新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是不能离开传承人而独立存在的。然而,由于一些非遗技艺具有工序复杂、工艺繁复、耗时费力、难见经济效益等特点,面临“无人愿学”“人走技失”等传承窘境,导致现在掌握“非遗”技艺的人大都是高龄的老艺人,很多技艺已到了即将消逝的边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已经成为社会和有关部门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肇庆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制作技艺、广宁竹编、四会玉雕等非遗项目,不仅展现了肇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肇庆的文化旅游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如今的肇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非遗传承“接力棒”,让非遗传承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无疑值得点赞。

笔者以为,要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培养和造就更多青年非遗传承人,首先,需要政策支撑。各级政府要出台非遗传承人培育计划和激励政策,给予非遗传承“守艺人”更多的支持,让手艺人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接触非遗、爱上非遗、从事非遗,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其次,要加大对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非遗传承基地、举办非遗文化节等,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努力推动非遗项目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再有,要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各地要把非遗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精心打造非遗“研学游”线路。各景区要推广开展非遗展演,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旅游景点,为非遗生存与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