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喜事种喜树”值得借鉴推广(2月21日《精神文明报》)

(2025-02-22 10:22:09)
“有喜事种喜树”值得借鉴推广

     刘予涵

    在广东四会市城中街道下村,有一片喜事林。家有喜事的村民,可在该地种上一棵树,表达祝福、留下纪念,为村中增添绿意。伴随着“家有喜事,就种喜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喜事林中的“喜树”越种越多,成为村民幸福生活和村里移风易俗成果的见证。

    家有喜事如何庆贺?根据传统观念和习俗,大家多会选择设宴庆祝,大操大办,甚至盲目攀比,既费时费力又伤财,喜事渐成负担。近年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移风易俗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倡导喜事新办,创新移风易俗方法路径,让更多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理念,成为各地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

    四会市城中街道下村通过创新思路,划定一片喜事林,村民以“种喜树”这种绿色环保的方式庆贺喜事,既能寄托对喜事的祝福,又能扭转群众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办喜事的想法,还能改善生态环境,营造植绿、爱绿、护绿的社会氛围,无疑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好做法。

    更何况,将“喜事”与“植树”相结合寓意美好且意义深远。比如,种下“爱情树”,记录“喜结连理”的瞬间;种下“添丁树”,传达“开枝散叶”的喜悦;种下“事业树”,寄托“欣欣向荣”的期盼。随着树的茁壮成长,这份祝福会历久弥新,树木俨然成为生动的“记事本”和“回忆录”,让喜事的幸福感在时间上不断延续。

    喜事伴树长,开出文明花。各地不妨借鉴“有喜事种喜树”的经验做法,以植树庆祝喜庆事,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让“有喜事种喜树”成为一种文化、一种风尚、一种习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开花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