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的年俗该破就得破(2月3日《泉州晚报》)

|
||||
“正月不理发”“初一不扫地”“初三不串门”“初五之前不能倒垃圾”……在河南汴梁,一些地方不乏这样的规矩。记者在春节期间走访发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待这些由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同时逐步摒弃一些影响正常生活的规矩。(1月30日《汴梁晚报》) 毋庸讳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春节规矩和年俗,如祭祖、守岁、贴春联、放爆竹等,体现了中华民族“凡事讲礼数”的优良传统,以及趋吉避凶、祈求好运的生活愿望,注重讲究也是必要的。然而,诸如出嫁闺女不能在娘家过除夕、初一不能扫地、初五不能串亲戚等陈旧年俗,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还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与现代科学理念与健康生活相违背,可谓陈规陋俗。 每个年俗都有着历史的局限,传承年俗并非一味地照搬拿来、全盘继承,而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中被赋予新的价值才有意义。因此,对一些陈旧的“年俗”,该破就得破,该改就得改。同时,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新的年俗,将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和元素融入春节文化,形成新的过年习俗。 在创新发展的今天,年俗也应“新桃换旧符”,在破旧立新中发展进步,让年俗呈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感,红火团圆的中国年才更有魅力,我们的春节过得才更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