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不少乡村办起了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晚会,大家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有人说,过年其实就是过文化。村民自发举办的“村晚”,就是一道满溢农家风情、乡村记忆的文化大餐。“村晚”也许没有专业的设备,没有专业的演员,但父老乡亲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演出,展现了本乡本土的文化气息,传递快乐也凝聚乡情,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村晚”作为一种乡土文化娱乐形式,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受群众的欢迎。究其因,一是节目内容贴近村民日常生活,带着浓郁的地方气息,土得掉渣的节目更能尽显魅力,让村民看得津津有味,喜爱有加;二是“村晚”虽然没有明星大腕,但登台献艺的都是左邻右舍的邻居,身边人演身边事也很容易引起共鸣,增强感染力;此外,通过视频等手段,还能让身在外地的游子也能分享喜悦。
事实上,乡村“春晚”不仅是一场文艺联欢,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以往,一些农村地区逢年过节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划拳喝酒、打牌甚至赌博,让传统佳节走了样。而“村晚”的举办,则涵养了文明乡风,使乡村文化“活起来”,村民的精神文化素质“高起来”。
期待这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多多益善,不仅春节要办,其它节日也要办,让更多村民走上舞台,唱响美好幸福新生活。(江苏宿迁 刘予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