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灰色空间”更好地服务民生(1月19日《保宁晚报》)

(2023-01-19 15:08:15)

让“灰色空间”更好地服务民生

2023年01月19日

 

 

 

刘予涵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迅速发展,城区立交桥、高架桥、跨河桥梁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缺少管理整治,桥下空间“野蛮生长”,存在着违规侵占、无序使用、垃圾堆放等现象,成为卫生死角的“灰色空间”,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和公共安全,也造成了公共资源浪费。

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市民群众普遍感叹停车难、缺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公共服务场地。在此语境下,与其让桥下空间长期荒芜空置,不如加以整合利用,因地制宜地打造成服务民生的特色公共区域。

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开发和利用桥下空间,将原本封闭或荒废的桥下空间打开,变为开放式的公共活动空间,破解社会车辆泊车难、休闲健身场地少等突出民生问题。比如,北京市编制了《北京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将桥下空间建成公交场站、停车场、城市环卫设施、养护绿化场地、公共活动空间、体育运动专项场地,不仅使过去脏乱昏暗的桥下空间实现了华丽转身,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城市管理的高品质和精致度。

总之,桥下空间是城市宝贵的资源,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让“灰色空间”服务民生,这样,既堵住了某些无序乱象的滋生,提升了城市形象,更疏解了民众的切实民生需求,可谓一举多得。

让“灰色空间”更好地服务民生(1月19日《保宁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