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应多多益善(1月18日《农民日报》)

|
|||
台上演员唱腔细腻,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据报道,东部某地农村举办了该村第十届“村晚”,由村舞蹈队、戏曲队演出的节目吸引许多村民驻足欣赏,有的村民围成一圈,忙着用手机拍照摄像进行直播,一派热闹喜悦的景象。朴素的“村晚”没有专业设备和专业演出人员,但父老乡亲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演出,展现的却是本乡本土的文化气息,传递的也是凝聚乡情的快乐,这样独属于农村的文娱活动应多多益善。 其实,近年来各地举办“村晚”并不少见,作为一种乡土文化娱乐形式,这种节庆方式很受群众的欢迎。首先是因为节目内容贴近村民日常生活,带着浓郁的地方气息,身边人演身边事也很容易引起共鸣,对地方村民来说更对口味,看起来津津有味。其次,“村晚”虽然没有明星大腕,但登台献艺的都是左邻右舍,群众之间的距离在载歌载舞中悄然拉近,乡里之间的关系也借此升温。此外,有的地方“村晚”通过网络直播,让乡村文化的正能量得以传播,同时让身在外地的游子也能分享家乡变化喜悦。 “村晚”不单纯是一场特定时节的文艺联欢,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以往,一些农村地区逢年过节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划拳喝酒、打牌甚至赌博,让传统佳节走了样。而“村晚”的举办,引导广大农民传承文化、弘扬美德,赌博打牌等活动也随之越来越少,有利于乡村文化“活起来”,村民的精神文化素质“高起来”。期待这样的乡村文化活动多多举办,不仅春节办,平时也要经常办,让更多村民走上舞台,唱响属于农民自己的故事。 |